全球城市综合实力 广州位于第三梯队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吴雯静 通讯员 易卫华)12月5日,广州市社科院召开“改革再出发,奋进新时代——院2018年度重大课题成果发布会”,发布的14项重大课题涉及了广州建设全球城市、广州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公共服务供给等。
14项重大课题屡出成果
今年初,市社科院以“广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和“广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两大战略命题为中心,以全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商环境、公共服务供给、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等主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共设立了14项重大课题。截至11月30日,今年重大课题相关成果已通过研究专报等形式报送成果20余篇,已有20余篇与重大课题相关的阶段成果出版发表。
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表示,大课题发布的成果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结论,从综合分析到战略研判,均体现了亮点、特色和创新,原创性逐渐加强,质量逐步提升。就如何围绕“改革再出发,奋进新时代”做好新型城市智库工作,张跃国提出了未来方向及要求:要有明确目标,要出思想,影响决策和服务决策;要有主攻方向,要直面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个区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找准自己独特点和风格,在自己的领域和空间形成制高点等。
“金融+科技+文化”建设全球城市
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的报告为《广州建设全球城市:指标体系与国际比较》,该报告进一步构建了全球城市活力指数、全球城市魅力指数、全球城市传播力指数、全球城市宜居指数、全球城市智慧指数、全球城市联系度指数六大指数。其中,全球城市活力指数、全球城市魅力指数为首次设立。
该报告显示,从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来看,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大致位于第三梯队,在经济影响力、国际枢纽设施、文化资源、社会事业、人的现代化等维度上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但距离全球城市有一定差距。如在总部吸引力、金融杠杆、创新实力等方面差距较大,这些领域将成制约广州建成全球城市的主要短板。
报告认为,在全球城市发展中,“科技+金融”型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主要全球城市崛起与发展的“标配”。广州不宜采取纽约、伦敦、巴黎等主要依靠“金融+文化”等引领发展的道路,应重点对标二线全球城市中的新加坡、旧金山等,实施以“金融+科技+文化”为特色,以“CBD+高新区”为形态的实体经济支撑发展道路。建议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全球科创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扩大国际交往。
广州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较明显
广州提出到2035年建设成为“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目标愿景,人口及人力资源对此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管理研究所课题组关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州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当前广州所面临的人口发展形势,对广州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和当前应对提出综合性的指引和决策参考。
据该报告透露,据预测,2035年广州人口将超过1900万人,人口规模足与任何全球城市匹敌,相比于国内其他大城市,广州年龄结构优势比较明显。表现在,广州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18%,远低于上海和北京。非户籍人口中劳动年龄阶段人口比重超过93%,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口年龄结构优势明显,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预留了时间。但与此同时,广州的人口发展也面临一些短板:人口集聚度不足,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占全国人口规模的2.5%甚至10%以上,广州仅为1%;高学历人口、人才偏少,传统商贸业和中低端服务就业人才最多,人才结构上与产业高级化发展不相适应等。
该报告建议从近期推动和中长期发展方面来实施人口发展战略:近期广州人口发展战略,重点在于通过优化积分制指标体系、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构建立体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集聚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如大幅度逐年提高积分入户指标,开放对大学毕业生和年轻技术人员的绿色一键式入户通道等。
从中长期看,建议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国际化的人口资源开发等方面,制定符合全球城市特征的人口发展战略;通过教育、平等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和福利等公共服务的释放,吸引稳定的人口资源;开发“人口增量红利”“人口素质红利”“人口产业结构红利”“银发人口红利”。
原文链接:http://www.xxsb.com/findArticle/31152.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