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穗召开
11月18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与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学术研讨会开幕。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加速推进广州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影响拓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排名和地位持续快速上升。GaWC发布的2018世界城市名册,广州排名第27位,进入Alpha级别,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新挑战,未来城市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这个全面变革的过程对广州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以清醒的历史意识和开放的世界眼光,回顾过去寻找启示,面向未来改革创新,一座城市要走向世界、融入全球,人文交流、文明对话不可或缺,理论先行、思想先导不能成为伪命题,这也是本次研讨会的初衷所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表示,紧跟国际战略,把城市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大战略才能更好。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城市,广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只有紧跟国家发展脉搏,与时代主旋律保持共振,把城市发展纳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大平台,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认为,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把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列为国际大都市的基本元素。同时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重在实干,要把实干精神贯穿在广州的改革、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在高起点上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升市场力和创新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育龙表示,广州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突出五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区位优势,传承发展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构建雄厚的城市产业基础,建立广泛的贸易联系并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把握好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制度优势并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研究员肖金成建议:广州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提高都市圈的辐射能力;防治“大城市病”,摒弃“单中心、摊大饼”;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打造“反磁力中心”;与佛山、肇庆、东莞同城化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发挥核心与引领作用;构建规模大、产业层次高、辐射力强的都市圈;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据悉,本次会议的召开,有助于提升世界对广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注和参与,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加速推进广州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影响拓展,为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贡献原创的真知灼见。
(责任编辑:韩利)
原文链接:http://www.zgcsb.org.cn/zgcyyjy1/dfzx/2018-11-20/79811.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