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湾区】专家学者齐聚广州 携手为人文湾区献计献策
2021年12月5日,“2021广州文化企业30强发布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学术会议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系列学术会议由1个主论坛和2个分论坛组成。主论坛主题为“2021广州文化企业30强发布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短视频的文化影响力”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意设计的力量”。
“2021广州文化企业30强发布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指出,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的首要地位,兼顾重视经济效益的关键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内容的生产要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创造出更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品质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发展应始终重视数字化趋势和进程,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要以数字化大大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延长文化产业链,促进结构优化和形态转化,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式、交互式发展,为文化产业转型提供新动能。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认为,这次疫情以及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其他社会经济变革,意味着文化产业,如同大多数行业一样,必须快速创新,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技术渠道触达受众、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广州是具有前瞻性的创新城市,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要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引领世界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文化产业,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认为,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文化内容生产机制创新。建设以广州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容产业带;创新文化经济政策,积极探索相关政策的集成创新,建立与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文化保税、文化出口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探索多元开放发展机制,形成以广州文化品牌特色为引领,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教授就创新文化消费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表演讲,他认为要创新文化消费方式,拓展文化消费领域。一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这既是文化消费的基础,也是扩大文化消费最坚实的一个环节;二要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文化消费;三要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电子竞技;四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五要营造文化消费场景,要强调多种文化要素的聚合;六要扩大文旅市场开放,提升文旅国际化水平。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大学朱竑教授认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一要政策创新;二要突出地方个性,推动差异化发展;三要打造城市典型吸引物体系,开发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系列产品等;四要突出粤港澳三地的认同理念,开发宜人宜居特点的文旅产品,如应对老龄化,建造聚堆养老的熟人社区等。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认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特征明显,连续三年文化新业态保持超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增长26.1%。但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短板也比较明显,要紧抓数字经济这一重要机遇,加快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赶超式高质量发展。要从保护和尊重内容价值这个本源做起,坚持内容为王,着力提升文化科技的硬实力,将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香港创新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大湾区及长三角)、思彼思资产管理集团总裁黄绍忠教授认为,一要以数字化文创助力粤港澳融合发展,推行文创新动能;二要以科技助力粤港澳融合发展,向世界分享中国智慧。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升级迭代,以工业互联网产业,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转型赋能;三要以博览、文化贸易、文化装备、智慧展示等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贸易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世界先进“引进来”。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张志庆教授分享了数媒时代澳门电影业的机遇与发展。他认为,数媒时代的澳门电影业发展,一要以科技为核心,发展数字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着力于电影后期制作和编体;二要以合作为先导,加强与内地及香港合作,以及寻求更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如共同合作拍片,利用海外播出平台,吸引规模化的海外投资等;三要发挥澳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多元等优势,以优质服务为推动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球电影拍摄提供场地。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党建军 武海林
原文链接:http://33h.co/k9a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