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智库成果
学习强国 Home / 智库成果
6月26日《学习强国》广州蓝皮书:广州知识中心地位更加稳固,科技创新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22-06-2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2年6 月 23 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广州知识中心地位更加稳固,科技创新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21 年,广州科学与技术创新分指数达到 69.11,同比增长 12.36%,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一步来看,广州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 3.15%,比上年增加 0.05 个百分点;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 2338.10 亿元,同比增长 11.92%。


1.SCI 论文发表数量超过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生态及环境科学成果快速增长


基础研究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城市策源功能的重要体现,SCI 论文是衡量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2021 年,广州发表 SCI 论文共 44909 篇,同比增长 6.55%,比全国平均增速高 1.39 个百分点,论文总量高于首尔(40651 篇)、东京(37660 篇)、巴黎(36375 篇)、悉尼(26099 篇)、深圳(25892 篇)、香港(23948 篇)、新加坡(18902篇)。从学科来看,工程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仍然是广州 SCI 论文的三大热点领域。其中,工程学论文发表数量居首位,共有 6962 篇,占广州论文总量的比重为 15.50%,化学和材料科学两大领域占比均超过 10%。生态及环境科学、物理、工程学三大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增速排在前三,分别为 20.45%、12.61%、12.09%。从机构来看,中山大学仍然居于领头位置,共发表 12496 篇,占比达 27.83%,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6853 篇)和南方医科大学(4257篇)。而广东工业大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增速最快,达 19.25%。境外合作中,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仍然是广州最主要的三大论文合作国家,合作发表论文分别有 4752 篇、1686 篇、1415 篇,其中,与美国的合作数量占广州论文总量的比重达 10.58%,与巴基斯坦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速高达 52.21%,合作态势积极向好。不仅如此,广州有 36 名交叉学科、化学、农业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入选 2021 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总体来看,广州集聚了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学家,SCI 论文总量平稳增长,并已超过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生态及环境科学成为研究热点。


2.发明专利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势头良好


2021 年,广州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 24123 件,同比增长约 6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达到 12.73%,比上年提升 3.06 个百分点。从全球公开的发明专利来看,2021 年广州申请的发明专利有 69939 件,同比增长 28.68%,比上年提升 28.24 个百分点,高于全球 25.6 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为 26.95%,比上3年提升 1.25 个百分点。可见,无论是从国内专利还是从全球专利来看,广州的专利结构都有明显改善。进一步从全球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来看,C08L(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技术小类的专利数量增速高达 95.57%,B01D(分离)、H01L(半导体器件)两大类的增长速度也超过 40%。从主要行业分类来看,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三大行业的专利数量增速居前列,分别为 47.44%、41.20%、40.98%。从主要技术主体来看,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专利数量分别同比增长 9.58 倍、4.08 倍、2.38 倍,企业发明专利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十分活跃。不仅如此,广州有 80 项专利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比上一届增长 73.91%。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凭借“一种城市污水改良 A2/O 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汽车”夺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总的来看,广州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增长快速,专利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创新势头良好,有力地支撑着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


3.国家战略科技平台实现新突破,创新创业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2021 年,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新增全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 16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 21 家,新增孵化器 32 家、众创空间 62 家。截至 2021 年,广州已有 14 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省(共 20 家)的 70%;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25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 195 家,孵化器数量累计达 413 家,众创空间达 320 家。可以看到,广州国家战略科技平台实现新突破,国家、省、市各级创新创业平台日趋完备,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平台渐成体系。


4.“市校(院)联合资助”+“揭榜挂帅”,解决科技重点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广州在全国首创设立“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由市财政资金给予配套支持,以引导高校、医院等投入基础研究,具体包括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两大类。2021 年,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共立项支持 506 项,市财政资金支持 1636.5 万元,撬动在穗高校、医院投入 1.25 亿元。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共立项支持 10 项,市财政资金支持 297.5 万元,撬动在穗高校、医院投入 1182.5 万元。而“揭榜挂帅”机制是一种为解决社会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制度安排,是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模式。为此,广州聚焦市重点产业领域龙头骨干企业难以解决的重大需求或产业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国公开张榜征集具有研发实力的创新主体,通过市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推动开展项目技术攻关。2021 年,5 个项目面向全国发榜,其中,3 个项目成功对接,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1000 万元。由此可见,广州正在积极探索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新机制,以重大需求为引导、有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精准对接,为广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