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观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 广州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
广州学习平台 2021-01-06 作者:张小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内容中明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积极扩大居民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对拉动内需,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015年和2019年入户抽样调查“广州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为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家庭消费总支出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重有所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饮食、衣着、水电、房租、人情往来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在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2018年五项消费支出比重相较于2014年下降了17.42个百分点,其中饮食消费支出从2014年37.91%下降到2018年26.77%。另一方面, 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增幅明显,尤其是教育、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以及文化、娱乐、旅游等享受型消费支出增幅明显,2014-2018年期间,这三项消费支出分别增长87.98%、49.8%和76.64%,广州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特征明显。
“十四五”时期,广州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应居民消费需求演变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消费品质化供给水平,提升服务消费多样化供给水平,优化住房、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供给水平,抓住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和信息技术大变革时代契机,大力推动消费领域供给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能级,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稳步提高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社会消费总体规模
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水平是家庭消费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低收入家庭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措施将有利于从总体上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尤其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扩大居民消费夯实基础。尤其是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要集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定就业增长,稳定物价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为扩大居民消费夯实基础。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向市民关注度较高的社会民生项目倾斜将有利于缓解居民对支出增长的预期,从而释放储蓄,拉动消费并带动经济增长。广州应根据财政能力逐步扩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做好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民生保障工作,增强消费预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稳定和扩大社会消费总体规模。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挖掘消费热点增长点,促进消费增长动能转换
调查数据显示,广州消费升级特征明显,居民饮食、衣着等生存型消费增速放缓,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医疗健康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增幅明显。广州应顺应城市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产品供给,引进大型文化旅游体验型项目,促进商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消费模式和拓展消费领域,提供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的新产品及新服务,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增长点,促进消费增长动能转换。疫情防控期间,虽然传统消费方式受到冲击较大,但是疫情防控却加速了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使其成为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广州应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引领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5G、交通运输网络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数据、云计算、VR技术、无人机、区块链、物联网以及其他新兴技术在商贸流通、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消费金融等领域创新应用,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商贸类企业转型发展,促进新技术变革提升供给水平,促进生产与需求有效对接,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化程度,激发城市居民消费新需求,并带动引领更大范围消费。
优化传统大宗消费品供给水平,满足居民追求品质生活需求
目前,住房、汽车、家具、家电等家庭大宗消费品占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依然较大,可见,传统大宗消费品市场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广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原则,结合大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人口净流入趋势,住房需求大及多层次性需求特征,引导发展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公寓、商品房、高端住宅等多样化的住房产品及配套服务,引导居民理性的住房消费理念,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住房需求,优化城市居民住房条件,这也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刺激其他领域消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产品等绿色、健康、智能消费和产品成为发展趋势。广州加快研究制定消费引导措施,鼓励多样化、更丰富的产品供给及服务创新,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满足城市居民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投资及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水平,增强居民消费增长韧性
目前,广州城市居民家庭金融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较低,也侧面反映,国内金融投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需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优化城市家庭资产配置,增强居民消费韧性。从需求侧来看,需要引导城市家庭主动解决自身认知不足、投资理财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提高金融素养,增加保险等灾难储备,抵抗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收入下降及消费降级;供给侧需要各金融机构适当调整投资门槛,推出适合不同收入、不同年龄群体的金融产品,规范发展消费金融,满足不同家庭选择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消费金融、商业保险、基金管理等金融业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服务机构,以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更好服务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增强城市居民消费增长韧性。
提升国际商贸中心服务能级,畅通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循环
研究表明,消费升级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特征不同,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结构也存在差异。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方式存在差异,全国范围内居民衣着、食品、家具家电、汽车等实物消费的市场规模依然较大,实物消费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广州应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和物流运输业发达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商贸中心的服务能级,做大做强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线上批发等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畅通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循环,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广大城乡地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774087534432396956&t=1609987265746&show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