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
南方网 2025年3月27日 作者:刘旭
在广州的越秀区文明路248号、250号,有一座两幢三层砖木结构的骑楼式建筑,这里曾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也是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这里不仅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深厚的情谊,更承载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1924年11月,受共产国际委派,胡志明化名李瑞来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他以广州为基地,积极联络流亡在此的越南革命者,决心点燃越南革命的火种。192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胡志明在广州改组了革命组织“心心社”,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这是越南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组织。同年,胡志明在文明路的这两栋建筑中创办了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旨在培养越南革命的骨干力量。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的第一、二期就在文明路的旧址中举办。胡志明亲自担任主要授课人,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越南的实际国情,为学员们传授革命思想和斗争策略。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也曾应邀前来授课,这些课程不仅涵盖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员们在这里学习到了如何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等宝贵经验。训练班的学员们来自越南各地,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怀揣着对祖国独立的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胡志明在广州期间,还创办了越南第一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报纸——《青年》报,这份报纸成为了越南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工具,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传播到越南各地,为越南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外,胡志明还在这里编写了越南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革命之路》,为越南共产党纲领的形成和越南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不仅是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地,更是中越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在广州期间,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探讨革命理论,交流斗争经验,深厚的革命情谊为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1926年底,随着学员人数增加,训练班迁至东皋大道仁兴街,但文明路的旧址依然是越南革命者心中的圣地。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一些越南革命者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与了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他们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
如今,旧址已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新平台。2024年3月26日,经过修缮和陈列提升的旧址正式对公众开放。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旧址策划了“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通过主题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地展示了中越革命友谊的故事。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不仅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更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同志加兄弟”的友谊。旧址与周边的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等革命史迹串联成经典红色史迹参观研学路线,生动呈现了大革命时期广州的历史风云。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