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
欧明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羊城晚报 2024年12月26日 作者:曾德雄、欧明华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是我国文化工作的方针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实践动能。
今年7月,广州市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拉开了新一轮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根据《实施办法》,公共文化设施在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挖掘潜能、盘活闲置场地等方式,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活力,实现降本增效,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之所以出台这样一部《实施办法》,是因为以往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二是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更好的满足,尤其是一些个性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三是社会文化力量缺乏更丰富的参与渠道,社会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社会文化活力得不到充分的激发释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此之前,部分文化场馆已经开始了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试点,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办法》的出台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试点基础上的制度安排,从体制机制上有效解决了掣肘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些阻碍。其实质是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满足市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下引入一定的市场经济手段,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实施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
《实施办法》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产权单位、运营单位的责、权、利作了明确划分,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的产权单位根据需要决定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并进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评价。制定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三种模式:整体运营、项目运营、社会合作运营,并且特别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前提是“公共文化设施较好地履行了相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实施办法》还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准入条件、参与程序、收费标准、财务管理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实施办法》颁布出台后成效明显,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得到大力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多元发展,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二是充分激发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吸引了大量的社会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示了社会极大的创新活力和潜力。三是以文化事业拉动经济发展,实现了文化赋能经济发展。最典型的是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开馆以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打卡,带动了周边商圈的发展,在广州市文化馆附近形成了古风妆造、摄影、餐饮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这一方面展示了文化赋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性。随着各大文化机构文创产品陆续开发、文化供给更加多元,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效应会更加明显。
这一做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科学性、时代性、历史性和逻辑性,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展现强大的实践指导伟力,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结广州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把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发挥了文化的应有作用。广州市各文化场馆要以包括《实施办法》在内的政策法规为指引,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效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
(作者曾德雄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欧明华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