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视频新闻 Home / 新闻中心
2月21日《广州新闻联播》报道我院农村研究所副所长张强的视频采访
2024-03-01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视频】广视述评:广州“实”力从“新”出发

 

广州旗帜鲜明地谋划城市发展新蓝图

 

广州“实”力从“新”出发

 

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旗帜鲜明地谋划城市发展新蓝图:要全力做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变大树、未来产业种子快开花,共建实体经济雄厚的新广州。接下来的广视述评,交给方铭说说。

 

主持人:好的。提到制造业,我们大多会想到,工人在车间的流水线旁,伴着设备巨大的轰鸣声,日复一日地重复枯燥的流程。但其实,现代化的工厂车间越来越有“智慧”,全流程自动化的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先进的制造执行系统......看得见的智能,看不见的是长期积淀的工艺规范,其背后代表着先进制造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的茁壮成长。

 

何谓“新质生产力”?着力点就在于“新”“质”“力”三者的关联。“新”,是新技术、新模式、新动力;“质”,是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力”则体现在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以创新之“脉”,壮产业之“骨”,促使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双向奔赴”,成为解锁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如今,“创新引擎”正引领着广州制造业向高攀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强芯”“亮屏”“融网”“智车”工程全力加速。一批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以“新”破题、以“新”开路,正在用自身前进的轨迹,生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向“实”筑基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

 

国内每生产约9辆汽车,就有1辆来自广州。当下,这座名副其实的“国内汽车第一城”正筑牢根基,向“智”冲刺。就在去年年底,广汽埃安获颁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累计产销突破百万辆,成为全球最快破百万的纯电品牌、新能源汽车品牌。瞄准万亿“智车之城”的发展目标,广州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再到智能网联,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不断夯实经济基本盘。

 

依托科技创新,传统产业也突破瓶颈,向“智”跃升。近年来,广州真金白银力撑“技改”。2023年,广州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均超过20%。越来越多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支点”,闯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有专家认为,可利用好南沙区位优势,布局高端、重工业,推动临港经济能级提升。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副所长张强: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临港经济区建设,实际上是想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主要是以重化工业装备工业这些为主体的这样的一些临港产业未来我想除了南沙作为一个广州的重要的产业基地之外,可以进一步去谋划建设国际性的一个产业合作的基地。除了包括我们可以类似于借鉴中新知识城这样的一种格局,将我们南沙打造为一个国际产业合作的一个先行区,示范地。

 

作为全市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广州还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未来“新业态”注入澎湃动能。在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下,广州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在黄埔、天河、番禺、南沙等区初步形成集聚区。2023年,工业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29.3%和21.6%。如今在广州,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正谋篇布局,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

 

主持人:传统产业“活”起来、新兴产业“强”起来、未来产业“立”起来,一项项工作、一件件实事落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让广州实体经济由“制”及“智”再及“质”,在淬炼中成长壮大。

 

百年来,广州“机器巧”“百艺兴”“制作盛”,一批批工业先锋层出不穷。十年来,广州GDP连跨3个“5000亿元”台阶,2023年更突破3万亿元。一路砥砺前行,广州的发展靠什么?靠的正是“实”力基座的稳健,靠的正是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其言谆谆,其意殷殷,对广州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今,新质生产力正以持久之功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强之力正以迅猛之势催生产业新动能。广州,紧紧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通过筑牢制造业立市“厚根基”,实现竞争力“换挡”提速,挺直产业高质量发展“硬脊梁”。春天不会辜负每一颗积蓄力量、向上生长的种子,从“新”出发,广州“实”力可期!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