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采访 Home / 新闻中心
9月27日《广东广播电视台》报道我院主办“2024广州文交会智库学术年会暨广州文化企业30强对话会”的媒体文章
2024-11-15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对话会:聚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国际性高端学术交流

 

2024年9月27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4广州文交会智库学术年会暨广州文化企业30强对话会”(以下简称“对话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举行。

 

此次学术年会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创办的每年一次的聚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性高端学术活动,作为“2024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和吸引来自国际文化组织、科研院所、文化企业、新闻单位等专家学者、社会名流、行业领军人物,聚焦“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激发广州发展新动能”这一主题,围绕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合作发展,探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促进形成广州发展新动能,注入前沿理念与创新思维,为实现创新创业大干二十年、再造一个新广州,加快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献言献策。

 

文章配图

 

本次年会包括4场学术活动,即1场主题对话会:“2024广州文交会智库学术年会暨广州文化企业30强对话会”,3场专题活动:“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高质量发展”“文化IP重塑产业未来”和“以文化城·以文焕能:城市更新的文化生产力”对话会。

 

其中,主题对话会由三个环节组成,依次是年会开幕式、主题演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和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授牌仪式。

 

主题对话会上举行了“2024年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授牌仪式,分别向广州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七文娱、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珠江钢琴等30强企业,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文商旅(广州)集团有限公司等“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20佳”企业颁发奖牌,充分展示广州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化企业形象。

 

文章配图

 

出席本次年会活动的还有广州市、区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广州文化企业30强代表、广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20佳代表、广州文创新势力企业代表、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广州地区高校文化管理专业师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中央省市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50多人。

 

以下是年会活动上各位领导致辞和专家演讲的主要观点: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致辞演讲中提出,过去一年,广州始终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要求,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广开交流之门,完善城脉、文脉、商脉传承保护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广州特色的文化强市建设之路。在文化强市建设的带动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持下,广州文化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接近2100亿元,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三个维度进一步加深思考,一是价值取向,要把探寻“中华文化立场”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平衡点,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二是目标导向,要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全面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奋斗的目标导向;三是行动方向,要把加强文化产业生态的环境支撑和工作机制,培育更多数字素养深、文化特色明、技术专业性强、参与活跃度高的企业主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向。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篇章中,在全面展现城市经典魅力、时代活力的广州写意中,要沿着这三个维度,瞄准发力靶向,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李若岚提出,企业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旺。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广州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加快文旅消费转型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领军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展望未来,广州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将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以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贸易基地等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之都。

 

世界城市文化联盟主任莱娅•加施认为,创新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广州作为世界城市文化联盟的重要成员,自2019年加入以来,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新质生产力,为联盟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次文化年会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推动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大大提升了广州在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以城市文脉IP构建的视角,提出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作用,推动文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五大推力:一是促进广深融合互补,以灯塔模式和水塔模式的双塔模式建构粤港澳大湾区双旗舰IP;二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瞪羚升级,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三是以双线融合交错,促进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以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大众化、普及化产业为基础,推动地方经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四是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消费新空间,打造升级版的双消费城市;五是以数字人、智能人的应用为主要抓手,打开文化产业发展新赛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张晓明研究员提出,从新文化发展阶段认识新质文化生产力,认为,2010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数字技术大规模爆发的“窗口期”,出现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新质生产力”。在新的文化发展阶段,要从市场、内容、演化三个关键词来认识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文化市场内生动力作用的结果,而不能通过政府资助和扶持等外力形成,其本质特点是思想创造,内容创新,在数字技术大规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文化生产力的进步规律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监管模式面临“原始创新”,需要为文化产业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条件。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忠教授提出,正向人文主义概念模型强调艺术与人文项目的广泛参与,是推动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机制,如今数字艺术因其高度的参与性与可进入性,成为在正向人文主义框架下进行探讨的有效载体。正向人文主义的视角下,数字内容的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数字平台的技术赋能与传播扩散,数字平台应当从资本立场向公共性立场发展,将算法技术视为价值中立的工具,对创作的激励从利益导向转变为审美价值导向;二要加强对创作者孵化项目的内容深度和长期性培养,向具有思想性、符号性和审美价值的创作迈进,倡导基于艺术审美和人文价值的数字内容创作。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学术发展主管黄培达提出,香港政府大力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从体制机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电影、音乐、演艺、漫画等产业发达,但策划、投融资、人才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可以和广东、广州及内地城市加强合作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广东省游戏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提出,广东游戏产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23年,实现营收2450.8亿元,占全国的80%。随着VR、AR、MR、AI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加快应用,科技创新对游戏产业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广东游戏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技术创新持续深化,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促使游戏产业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二是出海市场持续拓展,通过与国际知名游戏企业的合作互动,将更多优秀的国产游戏推向全球,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游戏产业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与游戏相结合,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游戏产品。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崟提出,人工智能分为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流派,其发展涉及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有感知、思考和行动三种发展范式。一般要经历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强人工智能阶段。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2023年,广东人工智能产值预计核算18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处于产业链的应用层。科技创新水平高,AI专利数量全国第一。科技金融氛围相较于北京和上海较弱,投融资金额落后于北上。展望未来,随着广东人工智能产业与文化产业及其他更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将会促进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