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采访 Home / 新闻中心
12月25日《南方+》报道我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巫细波的媒体文章
2024-01-30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当好“圈内人”,解好“圈外题”|三问清远抢抓广州都市圈机遇

 

广州路、广清玉岩学校、欧派集团,行走广清交界处,鲜明的“广州元素”不期而遇;广清城际列车、大巴车、跨市公交载上大批“广清候鸟”,“工作在广州,生活在清远”照进现实,清远鸡、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等优质农特产成为“老广们”的心头好……

 

广州与清远山水相连、血脉相通,随着十余载以来广清一体化不断深化,两地发展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清远融湾崛起的更大机遇接踵而至,最新发布的《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纳入广州都市圈范围,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部分地区。

 

“广清一体化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有重要探索意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巫细波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说,清远应抢抓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州都市圈等建设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广清一体化进程,与广州形成良好互动模式。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南方+记者梳理有关数据发现,虽然纳入广州都市圈的地域占清远总面积还略低于三成,但是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却占全市过半、居住人口占全市近半,可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地、支撑地,在全市推动城乡融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使命中也肩负着龙头和骨干作用。

 

清远凭什么“入圈”?

 

广州都市圈是广东五大都市圈之一,是广东五个都市圈中规划范围最大的。纳入广州都市圈,意味着在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将与广州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促进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根据《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纳入广州都市圈范围,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部分地区。

 

清远这些南部地区凭什么“入圈”?

 

——区位优势突出。清远地处广东省中北部,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清远拥有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的优势,乘坐广清城轨从清远到广州实现半个小时通勤,未来还有广清地铁连接线、清远磁悬浮专线将直达广州核心区。当前,清远正大力推动南部通地铁、中部通城铁、北部通高铁“三铁工程”,全力实现“交通补短、清远不远”,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发展空间较大。清远土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0.6%,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辖内土地开发强度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后发优势明显。近年来,清远积极接受大湾区产业外溢的辐射带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全力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主平台首选地。

 

——资源禀赋明显。“山水清远岭南绿都”,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清远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前,清远正以工业思维谋划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等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远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广清一体化战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在粤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如何真正“入圈”?

 

从工业体制改革、扶贫经济开发、扶贫“双到”再到农综改、广清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建市三十多年来,清远多次迎来重大利好政策和发展机遇,并在一次次实干苦干中实现新跨越。

 

纳入“圈内”,并不意味着就能“躺赢”。清远此次大部分南部地区纳入广州都市圈,如何“接得住、运作好、出实效”?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清远中心城区作为两极之一,将率先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重要产业延伸带,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创造新时代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清远经验”。

 

全面融湾,交通先行。当前,清远已形成一江四轨、六纵四横立体交通格局。根据不久前公布的《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35年,清远将全面建成总规模约2.4万公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实现“广清半小时生活圈”,基本实现综合客运枢纽5分钟换乘,乡镇15分钟上干线公路,中心城区30分钟进入高铁站,港口1小时内换装。

 

尤其是要建设铁路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推进“三铁工程”,抢抓城际建设机遇,推动清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提高与广州、佛山、肇庆等湾区城市通行效率。加强清远市南部组团和广州的快速联系,助力清远融入广州城市轨道网。此举与《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在构建高效便捷的轨道上都市圈方面的部署不谋而合。

 

在打造大湾区重要产业延伸带方面,清远早有谋划,集中各类优势资源要素、统筹推进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截至目前,主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今年1—10月,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1%,同比增长9.3%;新建成标准厂房逾144万平方米;完成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年度任务目标时序进度超85%。

 

与此同时,清远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三年来,广清接合片区5项试验任务成效不断凸显。以今年为例,清远市城乡融合办围绕国家赋予的5项试验任务进行细化,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为抓手,制定清远片区重点任务清单104项、重点项目清单90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均顺利推进,重点项目中,截至10月底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圈内”如何带“圈外”?

 

如果要用一个词对都市圈的作用和特征进行概括,“辐射带动”无疑是最鲜明的关键词之一。

 

正如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一项研究中给出的定义所说的:都市圈(或都市区、大城市圈),是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大的大城市为核心,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基础范围的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目前,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

 

结合广州都市圈的实践,其辐射带动作用落点,首先便是广州这一核心城市对清远等周边城市发展的影响。

 

当前,广清一体化已成为我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样本、区域合作的突出亮点,也是清远推动融湾崛起的首要抓手。

 

在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巫细波看来,紧邻两市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头热”现象,但清远上下能统一认识,紧抓广清一体化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广州方面也高度重视并积极发挥自身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以产业转移和产业园区为引擎推进广清一体化,两地产生了良好的联动。种种迹象表明,自广州清远两市于2012年正式签订《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广清一体化的发展已完成从初级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三级跨越”。

 

他认为,未来要叠加政策优势,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广清区域联动能力,以更高标准及更大力度推动广清“五个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升级发展,加快推进园区管理机制和合作模式创新、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协同共建、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不断提升广清两地合作互利的协同发展水平。

 

清远经济发展南部强、北部弱;城市格局南部城区、北部山区。对于清远而言,抢抓广州都市圈的建设机遇不仅是发展好部分“圈内”的区域,更重要的还是破解更广范围的“圈外”发展难题。

 

站在全市发展大局,清远正发挥“三最优势”,狠抓“三铁工程”“三铁手段”,加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力以赴迈向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广清一体化有着重要关联。

 

清远北部县域也在加速融湾。如,英德以国家级高新区标准打造英德高新区,把高新区、广德园打造成为深度参与广清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连南聚焦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地以及“一廊一带两园一基地”等“四大发展定位”“五大发展平台”,力争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一马当先、力争步步领先,其中就涉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品输出地。

 

在谋划织密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方面,广州都市圈就明确推进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项目建设,通过广清永高铁便捷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联系。这条被清远连阳地区寄予厚望的高铁,建成后将结束清远民族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也将成为当地新一轮腾飞的“大动脉”。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