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外企投下“到黄埔去”信心票
二次创业在路上
——广州黄埔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系列报道
今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经济在增速“稳”的基础上,不断向质量“优”迈进,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市场魅力。面对这片投资热土,外资企业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一批外资项目纷纷在该区签约、落户、动工、竣工。今年上半年,该区实际利用外资约17.8亿美元,同比上升22.4%,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47%,连续6个月稳居全市第一,撑起全市外资“半壁江山”,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90%,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湾区时报策划/黄蓉芳张成采写/记者焦婵娟通讯员周亚东文日煜
一辆保障车
“雪中送炭”让全球制药巨头选择黄埔
近期,美国制药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宣布在广州开发区加速推进赛默飞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继续建设。这背后有一个“雪中送炭”的故事。
赛默飞在华东、广东都设有工厂,其中华东是中国总部所在地。2022年3月疫情高峰期间,赛默飞的生产几乎中断。当时华东生产基地急需一台关键设备,广州开发区相关部门得知后,专门协调了一辆物资保障车,把这台关键设备牢牢捆在副驾驶座上,“像宝贝一样”运抵华东,保障了特殊时期赛默飞的生产。
正是这次经历,让赛默飞的高管们重新认识了广州开发区,就连远在美国的赛默飞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葛士柏也对黄埔充满了兴趣。经过周密的考察后,粤港澳大湾区基地落户广州开发区。
同样是医药医疗巨头,今年2月,全球医疗器械100强费雪派克的急症、呼吸治疗医疗器械制造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工。这是费雪派克在全球第三个、亚洲建设的首个生产基地,将生产医用及家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及耗材,服务于中国市场。
“费雪派克生产基地的正式启动,得益于广州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我们希望以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方式在中国发展业务。”开工仪式现场,费雪派克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Jerry Levi如是说。
赛默飞、费雪派克生产基地等项目的落户,只是广州开发区对外资超强吸引力的缩影,扎堆“到黄埔去”的背后,是外资外企投下“信任票”的坚定行动,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扩大开放的广阔机遇,更预示着其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2600多家外资企业,累计有13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设立315个企业,其中包括78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的企业179个。2023年1-6月,该区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同比上升22.4%,占全省八分之一,全市近五成,稳居广州市各区第一。
两个亮点
跨国企业“加仓”黄埔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2.4%
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持续加强与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合作,合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产业项目,目前现代氢能项目正式投产运营,中生制药、费雪派克等外资项目签约落户。
在此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百年德企赛多利斯也选择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拟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布局华南区域客户应用与创新中心,发展计划涵盖生物工艺开发、培养及开发等定制化服务。
赛多利斯生物工艺负责人庄淑萁坦言:“我们看重的,正是这个城市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吸引力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决心。”
在新朋友纷纷“投注”的同时,广州开发区的老朋友也在持续“加仓”。
今年3月,疫情后首次访华的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带来了“安利广州生产基地增资扩建”的好消息。作为扎根广州开发区28年的“老朋友”,这已是安利广州生产基地的第10次增资扩产。此次,安利将投入6亿元对广州生产基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适应安利全球市场未来三十年的产品供应需求。
“中国是令人振奋的投资热土,也是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的强劲引擎!”潘睦邻热情地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与安利相似,宝洁、现代、百事、玛氏箭牌、西门子等外资巨头近年来持续通过增设产线、扩大本地化研发布局以及与本土企业合作等形式,加大对广州开发区的投资力度。
“在广州市政府和黄埔区政府强有力的及时支持下,冰淇淋本土化项目从最初设想到最终建成投产以破纪录的速度推进和完成。广州市政府用开放务实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广州速度’。”美国玛氏箭牌全球冰淇淋业务总裁李明腾(Tom Leemans)在今年广州投资年会上表示。
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利用外资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也见证了外资企业在华战略升级和调整——不断加速和加深的本土化,从制造生产到本地研发的转型。
外资招商突出含金量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91.6%
2023年1-7月,黄埔区实际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同比上升19.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91.6%,同比增长19%。
数据的亮眼离不开黄埔区主动出击“全球招商”的作为。该区相关负责人先后15次带队赴欧洲、中东、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开展海外招商,拜访跨国企业超70家,在东京、新加坡、奥克兰、中国澳门等地举办境外推介会,630多家企业参加会议;发挥德国海德堡离岸创新中心等海外招商点作用,带动更多优质外资企业来区投资,以高频赴境外招商推动外资“加码提速”——
在日本,参加广州——东京经贸推介交流会,向松下、丰田、本田、三菱电机、三菱商事、丸红、日产、电装、瑞穗银行、斯坦雷等日本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等100多位高层代表及嘉宾作营商环境主题推介,有效增进了日本企业和机构对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及产业发展的了解。
在中国澳门,“穗澳质量创新港”“普强信息南区总部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可持续发展金融战略合作”“品牌认证与茶青采收平台”“穗澳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五大穗澳共建项目签约,为穗澳深入合作注入“强心剂”。
在中东,推动并见证嘉鸿源绿色循环经济项目、中来集团吉赞光伏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深化中沙双方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
在新加坡,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13次会议上,中新广州知识城签约12个粤新合作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超过30亿元人民币,华南地区首条点对点跨境数据专线“粤新通”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新智慧园开通。粤新合作实现数据传输跨境直达,粤新合作“大版图”加速展开。
在德国,广州开发区海德堡离岸创新中心与国际投资促进机构中规模最大、细分领域专业性最强的机构OCO Global Group签约,携手国际顶级投资促进机构拓展全球“朋友圈”……
作为外资利用大区,黄埔区引进外资的另一大亮点是引导外资进入高质量发展领域——
该区2023年上半年引进的外资从投资行业看,研究和试验发展投入外资17.88亿美元,医药制造业0.92亿美元、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0.1亿美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06亿美元。
从规模看,大项目起主导作用。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共5个,合计18.65亿美元,占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98.2%,其中包括从事车辆工程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小鹏汽车、从事生物药品制造的百济神州、从事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安济盛生物和从事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推广服务的文远知行。
黄埔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资成绩
●2023年1-7月,黄埔区实际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同比上升19.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91.6%,同比增长19%,占全市近五成,稳居广州市各区第一。
●从投资行业看,研究和试验发展投入外资17.88亿美元,医药制造业0.92亿美元、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0.1亿美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06亿美元。
●从规模看,大项目起主导作用: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共5个,合计18.65亿美元,占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98.2%。
●截至2023年6月,黄埔区聚集2600多家外资企业,累计有13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设立315个企业,其中包括78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的企业179个。
●在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13次会议上,中新广州知识城签约12个粤新合作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超过30亿元人民币。
●黄埔区相关负责人先后15次带队开展海外招商,拜访跨国企业超70家,在东京、新加坡、奥克兰、中国澳门等地举办境外推介会,630多家企业参加会议。
三个启示
黄埔正从外资利用高地升级为国际创新合作高地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助理研究员闫志攀
黄埔依托“三城一岛”重大开放性战略平台,不断放大市场、技术、人才优势,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高地。
启示一:外资利用在规模、广度、深度上不断扩大。
黄埔区聚集外资企业25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350亿美元,外资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数据上可以看到,2022年,黄埔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广东省十分之一,广州市三分之一;该区这种优势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得到增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47%。同时,外资利用的广度不断拓宽。主要围绕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等多个前沿领域,搭建中新、中欧等全方位、高层次的开放合作平台,着力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
第三个方面可以看到,黄埔区利用外资的深度不断拓展,存量外资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外资利用平台不断提势,“三城一岛”战略平台的开放势能稳步提升——
中新广州知识城加强与新加坡在科技、金融、人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在科研平台、数据跨境等方面合作,正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和世界级合作平台。广州科学城以乐金显示为龙头,带动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打造具备全产业链的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高地,积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海丝城正大力发展海丝数字、海丝贸易、海丝文旅、总部智造等新兴产业。
启示二:综合优势助推黄埔不断提升外资吸引力。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黄埔区逆势而上、抓住产业业态整合和生态重塑的机遇,强化政策、产业、平台、品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得到巩固提升。从中可以总结出五条黄埔成功的经验:
一是强化政策优势。黄埔区发布“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出台《广州开发区进一步鼓励招商单位引资奖励办法》,兼顾增量和存量,覆盖产业、资金、人才,专门设置引进外资奖,鼓励企业和招商单位积极利用、引进外资。
二是利用产业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黄埔区拥有成熟、完整产业生态链,有利于外资企业互相学习、支持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技能提升、人才供给的规模经济。
三是整合平台优势。黄埔区依托“三城一岛”重大开放载体平台,不断延伸外资发展实体空间,探索拓展保税研发物理空间范围。搭建多渠道国际合作平台,设立德国海德堡离岸创新中心等海外招商平台,落地全国首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设立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和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举办2023年全球独角兽CEO大会,成立“世界500强企业家俱乐部”,为全球企业提供优质的对话合作平台。
四是塑造品牌优势。强化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合作发布产业白皮书、投资环境报告等方式,不断提升黄埔投资环境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2023年发布全球招商宣传片《黄埔——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颁联合国“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且连续4年获国家级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及项目奖。
五是营造环境优势。营商环境方面,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迭代推出30个方面重点任务、141项具体改革举措,政府建立专人对接服务,及时跟进企业需求,在企业面对困难时快速响应,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开放环境方面,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将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拓展至新加坡,推动黄埔建筑工程领域港澳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互认,成立中新智慧园税收服务示范基地和腾飞科技园税收服务示范基地,推广前置化、一站式税收服务。
启示三:持续推动外资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作为外资利用大区,黄埔区推动外资投入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一是延链补链强链。比如依托现代汽车氢能等龙头项目,积极补链条强生态,支持区内外资企业增资扩产。二是基于自愿原则的本土化。推动外资企业实现配件和原材料的本土生产,扩大本土研发布局,让领先技术或产品立足黄埔辐射全球。支持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共赢,实现了联动提升。三是树立平台思维,放大集聚效应。加强城市更新改造,谋划产业载体建设。高水平举办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和全球性展会,实行“论坛式”推介与“靶向式”精准招商的有机结合,打造国际化产业生态圈。四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支持本土企业“出海”扩大海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