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从何而来:南越王墓石破天惊
《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二季)隆重开播,这组系列将深入展示岭南地区的考古成果以及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千万年、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融合而成的丰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让更多人能够充分领略岭南文化的至美风采,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期广播节目《广州城从何而来:南越王墓石破天惊》将于6月24日播出。
现在,请跟随我们寻找的足迹,追溯广州建城历史,探寻岭南多元文化的开端。
很多人发现,和西安、杭州、北京等宫殿宫苑和古城墙遍布的城市不同,广州似乎不像一座古城。
当我们穿过珠江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广州城新旧中轴线,当我们感叹广州城这个绝佳的风水宝地的时候,我们真的了解这座城市吗?2200多年前,广州建城伊始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年是南越王墓发现发掘四十周年。1983年,石破天惊,广州象岗山的施工工地意外挖出了这座大墓。墓中的文帝行玺、丝缕玉衣与最早期海上丝路的舶来品惊现世人眼前,南越王墓的发现,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五年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出现在王墓遗址上。
▲1983年发现南越文王墓
穿行于秦代任嚣、赵佗所建城池遗址,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刀光剑影沉降隐去,我们在想,2200多年前,广州建城伊始是什么模样?
在一件叫作“蕃禺铜鼎”的器物前,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先生不容置疑地指出,这就是广州城最早叫做番禺城的文物证据。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将任嚣、赵佗南下攻打百越。公元前214年,任嚣首任南海郡都尉,赵佗则任南海龙川县令。任嚣在今北京路、中山路、越华路到仓边路之间一带修筑小城,所在方位当时谓之番山、禺山,是广州历史上第一座城池,史称任嚣城。秦末中原大乱,群雄割据。任嚣病逝前,任命赵佗为南海郡尉,公元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
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同时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从落后的刀耕火种进入农耕文明时代。赵佗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进行扩建,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全洪告诉我们,广州最古早的城名,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东汉之前称“蕃禺”,东汉后改为“番禺”。2200多年来,广州城一步步由小变大,城市的中心却一直不曾变迁,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广州城所在的地理环境,山高海阔之势,有如怀珠抱玉,养成了这一方水土的人们当风独立、兼容并包的务实性格。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全洪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五件汉代玉舞人,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先生指着那件翘袖折腰舞的玉舞人,告诉我们,这件文物就是汉越文化交融最好的印证,说明南越国时期岭南文明已开始形成。
再看墓中倍受世人瞩目的出土文物裂瓣纹银盒,银盒的造型及纹饰都与中国汉代器物风格迥异,而与波斯帝国时期的器物类似。在墓主的上胸部位发现了作为饰物的32枚焊珠金花泡,这种焊珠工艺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这都是南越国与海外交往的历史见证,南越国利用海上交通的独特优势,与西方外部世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说,她在南越王墓寻到了广州城记忆的最初原点,城市精神的结晶,让人看到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脉络。我们不断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真相,才能达到共识,才能更好地建立起一种家园感。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梁凤莲
今日之广州,已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它是一座古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始终立于时代潮头的英雄之城。
广州城没变,广州城一直在变。
今天我们回望南越古国,就像回看广州城的生长:它从秦汉走来,它向海洋走去,俯拾皆是的思想宝藏赋予了它行于辽阔的勇气,文化的交融让它包容并蓄,不断生长、绵延壮大,它让岭南有了令世界瞩目的迷人模样。
也许,这就是广州城一直在追赶,一直在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