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如何构筑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强磁场”?
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打造花园式产业园区。通讯员供图
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打造高标准厂房。通讯员供图
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具备直播、服装发布功能的演播厅。(记者 李思靖 摄)
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打造智慧共享车间,可实时查询数据,快速下单,高效衔接研产展销。通讯员供图
12月11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推介会在清城区石角镇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举行,现场工作人员向嘉宾介绍建设规划。(记者 李思靖 摄)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下,近期,广清两地密切对接,勠力推动广州纺织服装产业向清远有序转移,共建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广清两地如何把握机遇,做到共建共享共赢?清远能否以此为契机,全面对接广州产业布局?清远又如何推动纺织服装制造业高效、清洁、协同发展?广清一体化是否走向新的阶段?连日来,清远日报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多名学者专家,共同为广清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建言献策。
【企业声音】
●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时尚产业协会会长梁富斌:
多重优势叠加 清远正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福地
“几十公里外的清远能否承接中大服装商圈这么大体量的产业?”梁富斌表示,最开始自己与众多企业家一样,对于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去哪里、能否转好等问题均持有怀疑态度。但直到走进清远,走进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才打消了疑虑。
梁富斌表示,清远位于广州北部,生态优势、交通优势明显,尤其是看到科技城园区内,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硬件设施和基础配套令人印象深刻。他相信,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在科技城园区筑巢引凤的努力下,清远正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福地,以及众多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发展的宝地。
据悉,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时尚产业协会共有400多家,分别成立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分支机构。梁富斌表示,接下来协会愿意为有序推动中大纺织加工制造业向清远转移贡献力量。
●忠华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忠华:
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 预计到明年4月份可承载1500家企业入驻
胡忠华介绍,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位于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已建成68万平方米,现阶段可容纳1000多家企业拎包入驻;在建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预估明年4月份前可建成投产,届时可多容纳500多家企业;未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的多层高标准厂房全部建成后,将可容纳3000-5000家企业。
接下来,项目将全力加速承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整合忠华集团公司在纺织实业、时尚、文旅、地产开发等板块的产业资源,联合专业院校、研发机构、上下游供应链、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设立高标准物流中转站,专线无缝对接广州中大纺织服装商圈;加强纺织服装“工匠”技术工人的引进与集群,全面满足企业对制造的快反需求,高质量打造广清“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甚至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时尚产业基地。
●广州禧凤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政勇:
清远车间将极大改善生产环境 建议加大其他配套业招商力度
广州禧凤服装有限公司是此次活动中与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意向签约的服装公司之一,公司成立于2015年,年生产服装规模达到300万件左右。
“我们在广州那边的生产车间也是搬了好几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次搬到清远的话,最大的改善就是公司的生产环境。”吴政勇介绍,此前因处于海珠区“老”商圈内,企业密集,租金压力大,公司在广州的生产车间一直相对较狭小,搬到清远后,公司的生产车间可以扩大到2000平方米左右,公司也可以借此完善配套,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园区对于首批入驻企业给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公司在车间租金成本上面也基本与以前持平,不会有太大压力。
衣服的生产也是一个全流程企业相互协作的过程,从目前意向入驻的企业来看,吴政勇觉得入驻的企业还没能覆盖到整个服装产业全流程,清远仍需加大对其他配套企业的招商力度。“虽然我们公司是成衣生产企业,但涉及到布料的上色,扣子、拉链等辅件购买,仍需要其他企业的配合,如果能够就近完成全部材料的生产、采购,对于季节性强、生产要求快速的服装企业来说,将十分有利。”吴政勇说。
●广东极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加锋:
看中清远区位、交通及环境优势
广东极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纺织产业的上游企业,同时也是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的落户企业之一。潘加锋坦言,企业落户清远,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交通及环境优势。“广州的中大布匹市场商圈,佛山的制造基地,与清城区石角镇刚好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形,正好处于一小时生活圈内,区位和交通实在太好了。而且项目附近就是北江,看着江边的草地,吹着北江的风,生活一定很惬意。”
潘加锋表示,清远的营商环境也让他印象深刻,项目落户至今,与各部门打交道都很顺利。“我们可以说是园区里的‘男一号’,下定金、签合同、建厂房都是第一个,现在有部分机器已经在调机了。”
【专家声音】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省全链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王先庆:
广州纺织产业外溢清远 是产业的重新分工与服务化转型
王先庆长期关注广东纺织业的发展和升级。他说,全国纺织看广东,广东纺织看中大。以中大布匹市场为典型,广州有众多与纺织产业相关的市场及商圈,但都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而导致部分功能“先天不足”。因此,广州纺织业每一次的搬迁或转移基本都是自发且无序的,集聚效应难以体现。“目前,广清两市正大力推动纺织产业的制造环节向清远转移,这既促进了两地的产业融合,也是广州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机遇。”
在王先庆看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实体店、电商和物流的高度融合,使传统零售的人、货、场在物理空间和时间维度得到最大化延展,促进了纺织产业迈向高品质、高价值、高技术的“高端化”。因此,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并非是低端的产能转移,而是一次产业的重新分工与服务化转型。
王先庆表示,任何一个区域的产业发育、成长和集聚都有过程,能否成功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内外部因素。而发展至今,“园区化”集聚发展将是广东纺织业发展的方向,将在新载体、新平台上实现资源互联共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的纺织产业必须集聚起来,才能形成产业体系。清远正好在一小时交通圈和物流配送圈内,承接广州的纺织产业外溢,是区位优势与区域价值的挖掘。”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产业转移既要打好“硬基础” 更要练就“软实力”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疏解,这是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针对广州推动中大纺织加工制造业向清远转移的消息,著名城市战略专家、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随着广州海珠区由“城郊”变“中心”,纺织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只是时间问题”。
胡刚认为,产业转移不仅需要政府推动,还离不开市场、企业乃至经营个体的自主选择,作为呼声最高的转移目的地,清远应该在打好“硬基础”的同时,在营商环境、城市包容度、基层社会治理等多方面要拿出同等匹配的“软实力”,方能吸引万鸟投林。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中大纺织服装产业圈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算上市场周边制衣厂、作坊、店铺从业人员,人口规模超过30万人。而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所在的石角镇,常住人口约为11万人。“海珠康鹭片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胡刚认为,当大量外地人员涌入时,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者关系是重大考验。
“除了政府推动外,市场以及企业的认可也是产业转移的关键。”在胡刚看来,产业萌芽壮大的过程一定遵循着某种市场规律,他建议清远在做好承接准备的同时,一定要通过商会、协会等民间渠道,多听听企业的声音,从用工成本、物流渠道、生活配套等多个领域做好谋划,在遵循纺织服装产业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无缝对接。
另外,胡刚提到,此次产业转移为清远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增长,同时也为“广州后花园”带来了环境和能耗方面的压力。“生态是清远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宝贵的财富。”胡刚表示,可能在早些年,清远这一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必然要求,清远在发挥生态优势、转化绿色经济领域的优势愈发明显。
此次广州推动中大纺织加工制造业向清远转移,重点集中在生产、加工等产业环节。这与清远此前所承接的陶瓷生产环节类似,均属于产业链前端。胡刚表示,在推进纺织加工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清远应坚持走绿色制造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不断推进产业链高效、清洁、协同发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
清远应探索专业生产厂区模式 与广州一起实现服装产业升级
长期跟踪广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陈峰认为,从广州到清远实现布匹产业的转移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城市发展需求,通过承接这一服装产业,清远将实现与广州的深度互动,深度参与到广州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但在推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要注意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尊重行业的意见,让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
“服装产业的本质属性是都市工业,尤其是在其成为时尚产业后。”陈峰列举国际大都市的服装产业发展过程及现状,阐述了服装产业与时尚产业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他说,世界上很多大都市,如纽约、东京、米兰、巴黎这些全球顶级的都市,都保留了服装产业,服装产业是依附于大城市而发展,具有升级空间。同时,在这些大都市的时尚产业、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行业部分价值活动转移的现象。清远积极应对,承接广州服装产业的部分环节,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合作需求的。
“中大布匹市场是吸引设计师来到广州发展的重要因素,”陈峰介绍,虽然看似只是布辅料市场,但中大布匹服装市场对于广州的服装产业、时尚产业非常重要。一方面,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设计师们寻找灵感、实践想法、形成样板乃至推出产品的迅捷模式。
另一方面,目前乃至未来的服装产业都将是“小单快反”的模式,一是因为互联网销售所导致,二是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买同质化的产品。而在这种情况下,清远的大型生产能力,将是广州所需要的。因为在互联网销售中,一旦出现爆款,就会转变为“大单快反”的模式,这就需要迅速组织社会上的产能去生产。但实际上,没有企业会随时准备这么大的产能。所以,设计、总部、市场运营在广州,清远则成为为广州提供产能、仓储物流和制造创新的基地,这种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陈峰认为,未来,广州作为大量人流集聚的大都市,应重点发展服装产业总部和设计环节,而清远应借鉴意大利等国家、地区的经验,探索专业生产厂区模式,与广州一起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喻立:
优化“软硬”环境 迎接广州产业外溢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喻立表示,中大布匹市场商圈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市场环境,但在未来的扩容提质中,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将纺织产业的制造、物流等环节转移至清远,从顶层设计上,科学地考虑了两市的资源禀赋优势,重塑产业链,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可以继续做强做大总部商圈优势,清远承接制造环节,也盘活了清远的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环节,使清远的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丰满。“转移后,清远的产业将真正对接广州和珠三角地区,有力地促进清远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清远经济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喻立建议,清远应当抓住广州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经营模式正在由纺织品加工贸易向商贸区大市场格局转换,逐步向商业、服务业、休闲业、会展业等相关产业转换。同时,建立完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从现货交易到虚拟交易、从现场交易到远程交易、从现金交易到信用交易”的转变,推动清远融入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商贸区迈进。此外,清远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并依托省职教城,培育纺织制造、服装贸易、设计加工等高端技能人才,从软硬环境两方面迎接广州产业外溢。
原文链接:http://epaper.qyrb.com:7777/content/20221214/ArticelA04002Z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