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采访 Home / 新闻中心
【党史故事】寻忆广州红色史迹(16)|中苏友好大厦
2021-06-22  来源:学习强国

【党史故事】寻忆广州红色史迹(16)|中苏友好大厦

广州学习平台  2021-05-21  作者:李燕 张苹 陈贵明 李佳莉


中苏友好大厦位于越秀山西侧,由著名建筑师林克明主持设计,1955年建成。占地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是新中国四座“苏式”展览馆之一。


1956年6月12日,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向外贸部发了一封电报,提出可在广州举办一次大型的全国性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这个建议很快由外贸部上报国务院并获周恩来总理批复同意。


1956年11月至次年1月,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顺利举办。这是一次试办性质的展会,也是后来广交会的前身。


中苏友好大厦入口。(来源:《岭南近现代建筑 1949-1979》 )


《人民日报》于1956年11月10日展会当天发表了题为《祝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的社论。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急需进口大量建设物资,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重重经济封锁。换取外汇,成为广交会肩负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0日发表社论《祝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来源:《人民日报》 )


1957年4月2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正式登上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在越秀山下的中苏友好大厦,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家外贸企业带着出口计划货单来了,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客商怀着激动又期待的心情也来了。


周恩来总理亲临展会现场。他一个馆一个馆地仔细观看参展的商品,并亲切地对大家说:“广交会不单要发展同外国的贸易,还要展览我国工农业新产品,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和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首届广交会不负周总理的期望,大获成功。


同年10月,在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第二届广交会,更多的外商蜂拥而至,大大超出了展馆原来设计的容纳能力。一位英商代表回忆,开馆前,参会的代表不得不在会场入口的隔离带处排队。当带子移开时,人群蜂拥向前冲去,就像马拉松赛上起跑枪声响起后的运动员。


1956年11月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办。(来源:《百年广州》)


由于广交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场地不敷使用,广交会先后移址到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琶洲会展中心。今日的中苏友好大厦,作为流花展贸中心的5号馆,继续肩负着商贸功能。


在中苏友好大厦原址兴建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新馆(1972年春动工,1974年3月竣工)。(来源: 《百年广州》)


广州流花展贸中心。(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李佳莉 熊荆荆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675949915039690909&t=1621862713174&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