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采访 Home / 新闻中心
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我院2020年度重大课题成果发布会
2020-12-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市社科院:以超大城市治理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多元供给数字化场景


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实习生江铭欣 12月23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重大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发布了14项研究成果,涵盖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数字经济、社会治理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


据悉,重大课题研究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创设并实施的一种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机制,在全国社科院系统是一个创举。重大课题研究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五年,是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推动研究内容创新的新尝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重大课题成果聚焦重大主题,结合多形式、多维度的研究,形成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成果。未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将面向现代化,继续贡献新型城市智库的智慧和力量。



建立线上线下公共服务融合式发展模式


发布会上,“广州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趋势研究”中提出,“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数字化公共服务是“数字政府”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可及化、便利化、优质化至关重要。


根据课题组对相关行政部门的调研发现,居民使用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意愿较高,但调查中有42.8%的居民认为广州数字化公共服务时间不灵活,同时调查中存在居民反映线上办事指南、办理流程不清晰,信息公开不全面和有些政府服务相关事务不能线上办理等问题。


研究建议,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线上线下公共服务融合式发展模式,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数字化公共服务优化的内生动力。


在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方面,“广州面向‘十四五’的文化强市建设研究”认为,目前广州文化建设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费投入需要提升、社会参与度低等不足。研究建议,加速建设数字图书馆、逐步建设智慧博物馆、大力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库以提升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益,利用技术创新拓展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同时,做好非遗数字资源规划推广,完善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制度,开展非遗的数字化宣传和传承,加强非遗的数字化保护。


人类社会正走进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走出复苏、迈向未来的关键。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与评价研究”认为,近年来,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广州积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吸引培育一大批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全力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数字经济正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成为最耀眼的新经济增长点,以及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最强劲的动力引擎。


该研究还认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也面临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建议要以超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牵引,合理布局城市数字化场景。以广州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多元供给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完善“租售补”住房保障方式


在对广州住房保障发展状况的评估基础上,“城市住房保障: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广州战略”研究提出,广州基本建立健全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以人才公寓和共有产权住房为补充的租购并举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对象逐步从低收入家庭扩大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


截至2020年5月,广州共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约33.4万套,通过实物保障、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累计保障29.47万户约90万人。


但研究同时认为,广州住房保障工作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建设和维护资金需求大,财务良性循环问题亟待解决,其项目用地收储难度大,住房保障模式和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研究建议,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规模,更加注重职住平衡和社区融合,多措并举提升保障性住房服务管理质量,全面推广信息化智能化。


课题组还建议要不断优化住房保障模式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保障方式,通过购房贴息、市场租金补差等多种货币补贴形式,支持各类人才、来穗务工人员、新就业无房职工通过市场租购解决居住问题,完善租赁型房屋、产权型房屋、货币化补贴相结合的“租售补”住房保障方式。


“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则从广州居民公共安全满意度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全市出租屋普遍安装高清摄像头和蓝牙门禁系统,大幅度降低犯罪率。广州依托新技术手段开展的公共安全治理,运用新技术广泛吸纳社会力量从前端参与治理活动,形成高效开放的公共安全群防群治格局,体现出公共安全治理智能化的取向。


编辑:冯芸清


原文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122440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