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大主题研究,这14项年度课题成果带你读懂广州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到营商环境,从数字经济到社会治理……12月23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14个2020年度重大课题成果,为研究广州、读懂广州提供多形式、多维度的学理支撑。
重大课题研究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创设并实施的一种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机制,在全国社科院系统是一个创举。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五年,是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推动研究内容创新的新尝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介绍,2020年度重大课题做得很扎实,有深度、有创见,形成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成果,重大课题科研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决策服务能力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提升,认同度、美誉度越来越高,重大课题研究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成果摘要
1、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提升广州城市全球联系度与辐射能级
广州应提升城市全球联系度与辐射能级,要加强与港澳更高层次合作,着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2、哲学文化研究所:广州市面向“十四五”的文化强市建设研究
“十四五”期间,广州实施文化强市建设战略,要从推进文化价值观建设、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升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益、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着手。
3、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广州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趋势研究
展望新时代的数字公共服务,将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一是从分散式到一体化,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一体化服务;二是以制度创新推动数字公共服务长效化;三是从量到质的提升,实现多元化、精准化和人性化供给;四是通过技术手段和机制创新实现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均衡共享。
4、历史研究所:近代广州城市交通研究
近代以来,广州大拆城墙、拓展道路的旧城改造工作,展现了政府、商人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城市道路的快速延伸为切入点,商人的资本跑步跟进,民众的日常消费被“牵手”拉动,政府的集资创新激情得以助长。在技术方面采取了将拆迁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措施,将租客与店主“捆绑”在一起,给与参与权,以分成的方式参加到新铺的分配中,从而将参与拆迁利益群体进行了翻番扩容。邻居被赋予了彼此优先替补承领马路商铺的权利,有效地解决了拆迁后的割补难题,在机制上大幅消除了事后“上访”的重重隐患。
5、经济研究所:广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思路创新,从重城市向城乡并重转变,从重工业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转变,从城乡分立向城乡相互赋能、相互加持转变,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共同发挥作用转变。
6、区域经济研究所:广州数字经济发展与评价研究
未来,着眼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要发挥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引领功能,重点打造引领型创新平台;要以超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牵引,合理布局城市数字化场景;要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促进直接、间接数字经济领域畅通对接;要以数字新基建为引领,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生态系统集聚力、带动力;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敢于突破,激发存量活力、集聚增量动力。
7、城市管理研究所:广州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
在新时代推进广州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融合基础。二是加速户籍制度改革,突破融合障碍。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融合范围。四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融合能力。五是重视心理文化交流,加强融合深度。
8、现代市场研究所:新时代广州市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
广州应着眼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广州批发市场打造成为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平台”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渠道”,强化“一中心”+“四平台”功能,即现代展贸交易中心、商贸业态创新平台、国际电商交易平台、品牌孵化集聚平台、商贸综合服务平台。
9、数量经济研究所:城市住房保障,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广州战略
广州要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效率和水平,切实加强住房保障财政和金融支持,努力构建与广州市政府财力和土地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相协调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居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0、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赋能广州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广州金融,特别是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广州应强化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大力引导供应链上主体加强数字化建设,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融合,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应用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建立完善适应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
11、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广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示范体系研究 ——改革创新发展评估及提升对策
广州在制造业结构优化方面,涌现了很多创新探索举措,如强化政策引导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创新园区建设、提高要素投入效率、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等,但依然存在制造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制造业技术产业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效益,提升制造业营商环境等。
12、国际问题研究所:“十四五”时期广州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研究
广州要打造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超级链接,将“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目标定位细化为“两中心两枢纽一门户”: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推动政策沟通,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设施联通,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推动贸易畅通,建设大湾区金融枢纽推动资金融通,建设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推动民心相通,为推动“五通”走深走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加积极贡献。
13、软科学研究所:全球重大技术发展态势与广州的对策
展望未来,广州要重点在量子机器学习、类脑芯片、类脑智能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即:在基础层,引进芯片、传感器、算法模型、大数据等技术领先机构,为广州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14、政治法律研究所: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在治理体系方面,广州要构建平台,打造立体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为治理智能化创造空间;改革创新,培育多元化市域社会治理主体,促进社会治理民主化转型;积极实践,探索多样化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依法治理,形成法治化市域社会治理氛围。
【南方+记者】周甫琦
【通讯员】穗社科宣
编辑 马艺天
校对 曾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