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科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皮泽红报道 12月26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广州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出席会议,并做宣讲报告和总结讲话,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鹏主持研讨会。
张跃国作了《全面提升新型城市智库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宣讲报告。他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他强调,广州社科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系统集成、构建体系,全面提升新型智库治理能力和水平。一要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符合社科院定位和功能要求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体系; 二是完善“枢纽+网络”“实体+平台”运行体系,稳固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运行机制;三是建设高标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量变革和内容创新;四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职称评价结果与用人制度有机衔接;五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新型智库治理全过程和各环节。
许鹏介绍了广州社科院作为理论单位和城市智库,在全院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会议、解读宣讲、专家访谈和发表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的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工作的情况。广州社科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走向深入,进而推动广州社科院高质量新型城市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作了《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的发言。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尹涛作了《以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的制度推动广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他指出,建立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的制度,推动广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出台需要更加注重连续性、稳定性;二是加快建立民营经济相关部门间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四是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五是统筹建立湾区城市之间合作机制。
院政治法律研究所赵竹茵博士作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言。她认为从我国现代国家建设历史进程视角看,“一国两制”具有国家统一、国家治理和法律法规三个层面内涵,当前进入国家治理的制度建设阶段。当前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重塑特别行政区的治理权力平衡,实现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制,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覃剑作了《提升广州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的发言。他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推动城市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显得越来越迫切。城市发展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工程,需要从城市要素、产业、功能、空间和制度等五大维度协调协同推进。
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姚宜作了《强化交往推进智库国际化,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言。她提出,强化智库对外交往功能,推进智库国际化的路径对策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快推进智库“走出去”,即智库人员走出去、智库机构走出去、智库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二是加大力度实施智库“请进来”,即人员请进来、项目请进来、平台请进来;三是优化智库交往制度建设,从外事管理、经费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促进智库交往健康持续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
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付舒博士后作了《党建引领“四力合一”的市域社会治理经验与启示 》的发言。她认为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在面对社会群体结构分化明显,社会流动变化迅速,社会公共事务处理复杂的背景下,正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的市域社会治理发展创新之路,其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行政体制改革和功能优化中突出党的领导力; 二是在纵横联合的党组织体系再造中凸显党的组织力; 三是在多元主体共治中体现党的强大凝聚力; 四是在社会矛盾预测预警的常态化干预机制中强调党的执行力。
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欧明华作了《党的领导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作用》的发言。他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包含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针对国家而言,能力现代化主要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党的领导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作用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价值引领;二是党的领导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三是党的领导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
责编: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