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会议报道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暨推动广州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9-03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9月1日上午,《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暨推动广州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研讨会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超大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广州实践研究基地承办。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蔡进兵主持。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暨推动广州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研讨会现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主编尹涛做开幕致辞。尹涛同志指出,广州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较快,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已由前期的供给驱动转变为新的需求驱动,面对新时代、新需求、新业态,应全面认识文化产业的价值与功能,全面认识文化产业的增长潜力,全面认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将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文化创意有望成为8个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因此,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广州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尹涛同志还从实施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产业体系标准建设、加强文化产业衍生品供给、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推动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做好文化产业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独到见解。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主编尹涛做开幕致辞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执行主编、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杨代友研究员介绍了本次蓝皮书的内容框架和撰写情况,发布和解读了该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总报告作了重点介绍,总结了过去一年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和亮点,提出了对未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展望及对策建议。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执行主编杨代友研究员介绍蓝皮书主要内容


在研讨与交流环节,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蓝皮书作者代表对广州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提出了观点及建议。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二级巡视员、研究员丁旭光指出,广州文化产业老的问题目前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有影响力的文创作品不多、城市文化活力不够、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不多。接下来,政策支持应当更加精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积极发挥企业的力量。


广州市委宣传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处(文化改革发展处)处长梁兴华通过对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等指标的分析,研判了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建议通过推动文化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为其他产业赋能、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明确文化产业的定位,从而便于市委市政府更好地决策。


广州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广州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罗松指出广州目前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下一步应加强对本地文化企业的发掘,建议广州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行业标准制定,从而保持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何愿飞分析了当前广州传统的出版业、电影业正面临的下行压力,以及动漫企业在内容创作、IP转化方面能力不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教授围绕如何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提出了独特见解,指出广州应大力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并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范例,提出技术生态化、金融便捷化、叙事中国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方向。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小涵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具身认知的广州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研究》的发言,介绍了当前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存储、虚拟游览、动态体验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分析了公众对博物馆数字化的感知、理解、记忆、偏好等认知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广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毕斗斗对比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与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指出广州的文化活力与氛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通过加强岭南文化的现代化表述、推动文商旅融合、促进数字内容出海等手段,打通创意、生产、传播全价值链,实现广州文化产业升级。


广州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昂博介绍了公司在文化场馆布展建设、展陈装备定制生产、数字媒体展示交互、人工智能创新运用、文创文旅综合运营等细分领域的业务布局情况,并通过公司近年智慧展馆建设的经典案例,阐述了如何实现科技赋能文化发展,进而实现文化价值、商业收益的双赢。


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执行会长王溪林通过梳理国外文创产业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正是广州发展文创产业的最佳时期,广州应从自身优势出发,大力发展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时尚服装等特色文化产业,并提出了开放更多空间资源、激活年轻人创业活力、加强小额贷款金融支持等对策建议。


(供稿:现代产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