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会议报道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
2025-08-18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8月13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并召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数字与世界城市研究中心承办。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伍庆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张跃国发表致辞演讲,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广汽集团、广州数据交易所、广州政云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发表专题演讲,来自党政部门、高校院所、企业界的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本次会议。



在发布会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张跃国以《把具身智能机器人培育成支柱产业》为主题,发表致辞演讲。


他指出,数字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超高速迭代、多分支突进的复杂课题,特别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正在重塑现实、定义未来。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身智能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具身智能新技术加速迭代。随着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不断迭代,具身智能技术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形态加速融合。具身智能的大脑技术与本体架构正在加速成熟,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等能力显著提升。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飞行器等具身智能产品,正从虚拟世界大踏步地走进物理世界。二是万亿级市场新蓝海加速开启。具身智能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计算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带动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的新一代高科技终端产品,必将加速开启万亿级市场的新蓝海,也必将孕育丰富多元的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出生产生活新方式和新关系。三是重点城市布局新赛道的加速兑现。庞大的市场需求、完整的核心零部件供应链、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以及国家和地方连续的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我国成为最新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沃土。今年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围绕技术突破、企业培育、应用场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出相关发展目标和举措,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协同并进共同“建圈强链”,行业发展呈现一片火热之势。


他认为,当前具身智能还处于中试验证、有限场景应用向大规模产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在技术瓶颈、成本控制、产业化路径等方面仍然需要持续攻关和探索,但是规模化、商业化、产业化前景未来可期。广州具有发展具身智能的坚实基础和雄厚的支撑条件,在这个赛道上不能落后,更不能缺席,需要系统性谋划、整体性布局,全力以赴追赶甚至引领这一波技术流和产业变革,建议“十五五”时期广州把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及其相关产业培育成新支柱产业。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张跃国致辞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伍庆主持发布会,指出2025年蓝皮书以“开辟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为主题,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党中央多次对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作出部署。如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在当前技术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又是最活跃的部分。因此,开辟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对更新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尤为重要。二是着眼于“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目标,广州明确提出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紧布局多个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伍庆主持发布会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覃剑回顾了蓝皮书研创的历程和成效,发布了《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5》主要内容。他指出广州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预计2025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15%,数字经济将引领新领域新赛道风口,人工智能的赋能渗透效应将加速呈现,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将逐渐走向成熟。建议广州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为双引擎,形成数字经济“一体两翼”的新领域新赛道矩阵体系。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产业、平台经济、智能网联汽车、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10大产业新优势。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覃剑发布蓝皮书主要内容


在研讨会上,6位专家、企业家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数字广州”建设等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张振刚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即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生产力三要素向更高质量跃迁。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赋能作用必不可少。当前,人工智能正由单一能力向通用智能快速演进,大模型原生应用激增,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加速发展,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以人工智能赋能驱动的生产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与动力变革,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张振刚演讲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陈雷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从符号系统迈向大模型时代的发展历程、技术特征和应用场景。他指出,大模型的特征在于多模态、多场景、多任务,其飞速发展的基础在于算力和数据,DeepSeek作为全球AI颠覆者开启了技术驱动民主化时代,国产大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生服务、生物科学、金融、智能建筑、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治疗等领域,但应用过程需注意AI幻觉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陈雷演讲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余炜楷认为,广州数字经济呈“强核心弱外围”的极化分布,核心集聚区驱动高端业态,边缘集聚组团承载特色集群,外围点提供技术落地与配套服务。核心区用地呈现高度综合化,以商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用地为主,边缘区呈现出专业化分工的特征,外围集聚点形成以商业商务功能为核心,居住功能为支撑的用地格局。可通过建立动态用地配置机制,推进工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实施精细化空间管控促进集聚区土地科学高效利用;通过构建分层协同的生产性服务设施网络,梯度布局生活性服务设施打造服务设施体系。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余炜楷演讲


广汽集团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经历了技术探索、功能突破、高动态发展三个阶段,当前面临技术难、监管弱、成本高、场景少的困境。未来发展人形机器人,要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远程控制模式实现机器人在商业应用中的数据采集。广州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可以考虑建立“人形机器人与都市生活”展厅和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广汽集团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演讲


广州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邹咸宇认为,企业数据价值释放有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交易三种途径,数据交易又有一次性买断、订阅、按量付费、联合开发四种数据变现方式,最佳的变现方式应该能够满足生态、安全、变现三种条件。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大力推动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数据交易和运营等交易制度,推动形成可信数据空间的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数据价值的释放。


▲广州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邹咸宇演讲


广州政云科技创始人、CEO李刚认为,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数据可交易、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数据产权制度、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数据收益分配制度和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构成了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制度框架。在数据的跨境交易中,涉及个人信息达到10万人以上、涉及国家重要数据和涉及海外司法调取是三条合规红线。近年来,数字资产管理领域政策加速优化完善,技术出现明显拐点,企业需求暴增。

    

▲广州政云科技创始人、CEO李刚演讲


本次发布会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经济日报、央视新闻、学习强国平台、中国发展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经济参考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以及等二十多家媒体予以广泛报道。


(供稿:区域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