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会议报道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广州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08-14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8月12日下午,《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广州研讨会在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承办,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协办。



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执行副主编胡泓媛主持。


胡泓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执行副主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主编伍庆做开幕致辞。伍庆同志指出,我们正处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更需要以专业研究破解发展难题。而《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作为陪伴广州开放征程十四年的“智库伙伴”,将继续以扎实数据、深度分析,为规划编制提供学理支撑,为城市发展注入智慧动能。我们将积极履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的职责,立足广州综合性门户城市等定位,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为编制出符合广州发展需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高质量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伍 庆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主编


韩中科技合作中心、韩国科技部软件政策研究所首席代表、《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外籍编委金俊渊做视频致辞。他指出,广州的发展成就为追求创新与开放的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未来能与广州社会科学院携手,共同探讨城市发展的更多领域,为东亚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繁荣贡献力量。


金俊渊 韩中科技合作中心、韩国科技部软件政策研究所首席代表


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


会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执行主编姚阳发布和解读了该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广州将在“全国综合性门户”功能定位与“城市国际化路径”的辩证统一中找准发力点,对标国际一流提升城市品质,高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准发挥城市外交功能,高品质打造国际城市品牌,高标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担当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构建支撑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综合性门户枢纽。


姚 阳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5)》执行主编


“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广州”研讨会邀请到高校、国际组织、企业的嘉宾参与。他们分别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分享对广州实践的思考,探讨广州以城市国际化发展赋能开放型门户枢纽建设,努力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窗口的发展路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钟韵作题为《全球-地方视角下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思考》的发言,她对广深创新产业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国际城市建设应以国际城市为枢纽,加快构建全球创新网络;以高级生产行服务业为切入点,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扶持地方企业出海布局,助力城市接入全球生产网络。


钟 韵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比利时鲁汶大学城市研究所主任、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作题为《广州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连通性(2000-2024)》的发言,他指出,广州已稳居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之列,全球排名第22,凸显了其快速发展的城市综合实力和持续提升的全球联通度,在全球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德拉德 比利时鲁汶大学城市研究所主任、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副主任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作题为《职教出海打造广州教育国际品牌》的发言,他认为,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重点,广州职教出海未来应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不断探索职教出海平台共建,积极推进职教出海品牌建设。


李盛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卢钊颖作题为《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全球农业革命》的发言,她详细介绍了极飞科技在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成果,极飞科技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科技企业出海拓展市场、建立海外营收增长点提供有益借鉴,也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全球影响力、为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卢钊颖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


会议得到了中新社、CCTV中文网、中国发展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澳门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网、South国际传播中心、南风窗传播智库等媒体的大力支持,会议和皮书观点获得各媒体渠道播发,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供稿:城市国际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