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调研活动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全院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专题研讨会
2020-08-28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全院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专题研讨会


8月27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全院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专题研讨会在院九楼报告厅召开。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主持会议,作宣讲报告并总结讲话,院党组成员、全院干部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重点报道。


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作了“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宣讲报告。他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沉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这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他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好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站在培根铸魂的政治高度,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深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一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二要做到融会贯通。三要坚持知行合一。


张跃国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组织上才能统一。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和独特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培根铸魂:增强理论武装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结合广州社会科学院具体工作,张跃国同志提出要“反观内省: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社科院是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配得上所处的地位、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承担起灵魂创作的神圣使命,我们自己必须首先具备“灵魂”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说,要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打开众妙之门的“心法”是体认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和至善品格。一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要坚持用心创造精品力作,四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对于新型智库建设,张跃国同志提出要“守正创新:坚定推动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广州社科院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我院作为广州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询提升组”的牵头单位,实质性全面融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成效明显,与世界银行的合作研究有序推进,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及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对我们的认可。2020年以来,截至8月20日,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专报6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人次,部分转化成为决策参考;《领导参阅》出版52期,总数已超去年全年,其中25期获市委市政府领导29人次批示;在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40篇、出版著作10余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文章48篇、上报舆情专报35篇(采用6篇)、党委信息系统报道信息213条(采用51条,排名在全市第一方阵),专家接受媒体采访74人次。充分彰显了我院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功能和作用。


张跃国同志指出,近期我院成果亮点纷呈。在第十一届“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评选(公示)中,我院有3本蓝皮书获奖:《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19)》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9)》获“优秀皮书奖”二等奖;《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9)》获“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广州蓝皮书2020年系列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市新闻中心成功举办,中央、港澳等驻穗媒体,省、市20余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发布85篇报道文章。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舆情信息直报点作为全国51家工作积极、有一定工作质量的高校和社科类舆情信息直报点之一,受到中宣部资助。区域经济研究所、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担的院2019年度重大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配置时空效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与协同发展研究》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我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课题组深度参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计划中,实现与国家高端智库的链接合作。


张跃国同志强调,这些成绩是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说明了“事在人为、功在不舍”,接下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论热情,体现到推进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一要抓住根本,主动提供全方位决策服务。二要优化体系,塑造“实体+平台”组织结构。三要连通内外,构建“枢纽+网络”运作模型。四要拓展功能,培植舆论“磁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作了题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体会》的发言。他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双循环是新时代党中央应对大变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战略,是充分发挥我国市场优势,培育我国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保障经济稳定运行,同时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复杂的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保证我们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


杨再高同志指出,双循环是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融合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对冲国际经济压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键就是要统筹好两个市场为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外部需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第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二要深化改革开放;第三要保持定力,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 


广州如何贯彻落实“双循环”的决策部署。杨再高同志初步提出了“广州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的构想。他认为,从城市地位来讲,广州一线城市地位没有变,但广州要居安思危,化危为机,在新的基础上再出发再发展,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增强广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来推动广州的经济发展。 


从思路来讲,杨再高同志认为广州要抓住三大新枢纽建设,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要素商品市场、促进产业经济社会循环。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设国际消费枢纽,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来扩大商品、旅游、文化等等的消费,包括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二是建设国际金融投资枢纽。包括现在国家强调的“两新一重”设施建设,尤其是广州城市现代化设施,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打造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三是建设国际创新枢纽。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和世界500强,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 


他建议,全院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每个研究部门的职能,积极拓宽国际视野,深入掌握国情市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勇于担当作为、争做表率。


经济研究所所长郭艳华作了题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发言。她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面临新起点和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为广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科学研判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是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推力,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未来,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城市化仍然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重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产业融合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条主线,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将逐步推进。


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伍庆作了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文交流合作走深走实》的发言。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在新阶段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应坚持以高质量对外开放为基础,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落实;应促进与各国政策协调联动,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合作框架以及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增强对接合作;应增强与地方发展战略对接,充分发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形成发展合力;应以优质项目工程为抓手,提升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项目的水平和价值;应不断深化交流合作领域,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以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要做好健全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涉外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友城合作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合作机制;要调动多元主体行动合力,重视青少年交往活力,激活华侨华人纽带作用,促动外国友人积极参与;要积极拓展对外友好网络布局,发挥领馆桥梁角色,强化中外媒体合作,激活智库“外脑”功能;要推动民心相通平台升级,用好国际组织平台,升级国际会议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平台;要擦亮各领域交流品牌,丰富文化交流品牌,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品牌,突出各级教育合作品牌,树立旅游互联互通品牌,以此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之路行稳致远。


政治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占卿作了题为《深刻领会“两个大局”理论,建设双循环枢纽城市》的发言。他认为,“两个大局”理论对我们跳出“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坚定两个循环协调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整体和发展的高度认识中美冲突和中国未来发展思路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内大循环畅通,是中国实现健康平稳发展,打通国际循环的前提。广州在实践两个大局发展理念,推动双循环健康高效运行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广阔作为空间。一是加强国家中心城市服务机制建设,优化国际物流和商贸往来便利度,提升联结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商贸合作路径建设,积极探索“广交会”的新功能,丰富与全球商贸联系的通道,加强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出口和工业产品出口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资源全球流通的主通道。三是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和商贸中心的延伸功能,完善资本和技术人才的集聚机制建设,打造国内大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现代服务业集群。


现代市场研究所副研究员赖长强作了题为《加快建设“粤澳合作中葡国家产业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发言。他提出,“一带一路”等战略深入实施,为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提供了重要契机,“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为项目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为探索新时代“一国两制”下粤澳合作新模式、新支点、新典范提供支撑。南沙具有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的发展要求、基础条件、基因传承与历史使命,中葡建立了全面广泛、互利共赢的战略关系,并在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扎实有效的合作。中(粤)葡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大,粤澳合作发展步入日益深化、日趋紧密阶段。因而,南沙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的基础厚实,中葡、粤澳合作的空间广阔。加快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一要遵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开放”的合作原则,围绕“双拓展服务区、双合作示范平台”的战略定位;二要探索“双城驱动、五链融合、一园多区”的建设模式,探索“借鉴澳门标准、引入专业化运营商”的管理模式;三要构建“多层次广泛参与、多领域深度对接”的联动机制,着力打造中(粤)葡合作深度对接的新端口。


科研处贺欢作了题为《以党建为引领,防范化解广州社区重大突发公共风险》的发言。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揭开了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型危机,也暴露了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风险的弱点和不足。广州在以党建引领防范化解社区重大突发公共风险中取得良好成效,但在人员保障、应急能力和应急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当前,社区工作人员不足,普遍身心压力超负荷。建议推进基层减负落实,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疏导,探索社区共治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报到要求,充分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在应急能力方面,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应急预案细则,细化组织体系、运营机制、应急保障、监测管理等方面规定;在社区选人用人时匹配具有应急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应对社区的应急文化建设不够完善,应急意识相对淡薄问题,建议社区加强应急文化教育,培育安全风险与应急准备意识,完善应急管理组织、预案、宣教、培训和演练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促进应急工作规范化。


供稿: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