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二十题之“乡村振兴”】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年8月1日 作者:阮晓波
阮晓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
2021年以来,我国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稳过渡,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进一步落实,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发展能力持续提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抓紧抓好。防止返贫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通过产业振兴,把乡村的生产要素充分调动起来,释放农业产能,形成造血功能,通过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获得经济利益,形成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格局,以真正实现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格局。而成功地把农业生产和消费市场全面对接起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则是一个长期未能妥善解决的普遍问题。
建立全国性农产品销售体系十分必要
当前大多数农村没有建立畅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每年全国很多农产品主产区都会出现农产品销售困难。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一是要建设全国性农产品销售体系。这个体系既可以是国有企业主导,也可以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由于全国性农产品销售体系具有政策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属性,国有销售体系要成为主渠道,要起到引导、组织和兜底的作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建设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供销社系统承担国家使命,建设全国性网络,服务“三农”,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供销社要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打通各地供销社组织条块分割局面,以股份合作形式打造全国性销售体系,培育壮大自身,深入基层一线、与农业、农村、农民建立更加紧密联系,不断提升行业地位、市场地位,全面提升农产品经营服务能力。
二是要充分发挥大型电商企业的作用。当前不少大型电商企业深入各农业主产区,建立基于网络的销售体系,帮助农民解决了不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要鼓励电商企业在农业主产区建立服务站,打造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成为农产品采购收购销售的重要中介、农产品公司加农户模式的组织者、农产品展销平台和销售终端的经营者、农产品储藏运输组织者。要采取投融资、资本整合、产业培育等方式,广泛开展和重要电商企业合作,学习和引进这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做好农产品销售。
三是建设全国性的农产品网络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建设全国农产品交易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体系,依靠互联网电商的信息发布体系实现产销对接和物流匹配。由国家相关部委出面组织协调建设全国性交易体系,以供销社和有实力的电商企业为主体,建设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体系。吸收目前有成熟网络的大型电商企业,充分利用各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营销网络,让农产品销售形成规模。通过跨境电商,扩大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建设专业化农产品收购团队,收购团队在农产品产出季节在产地集结,对农业生产者的产品进行指导、收购、包装、评级、调运等业务。
建设辐射全国的农产品销售终端
一是建设大城市周边大型农产品量贩店,实现线上线下的充分融合。参照美国Costco模式,以供销社等大型企业为主体建设自营量贩大卖场,在道路通畅的大中城市周边建设大型农产品量贩店,通过批量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成本和损耗。在量贩店设置网购农产品自提区,减少网购农产品的物流费用。改变现有农产品批发模式,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部分转型成为农产品量贩店,为城内的超商、专卖店、小贩提供丰富货源。
二是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及其服务区的全国农产品配送体系。充分利用全国14.26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农产品集中售卖区,提升农产品辐射效率。扩大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面积,增加服务区的农产品配货销售功能,方便附近的农产品生产者集中展示销售本地产品,方便过路车主带走部分农产品,方便消费者集中拼单购买。新建联通高速公路的农产品市场,在靠近农产品主要产区的高速公路沿线新建专业性的农产品配送交易站点,通过网络信息交易系统进行交易撮合,利用许多回程货车发送农产品。
完善服务于农产品销售的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扶植农产品产销龙头企业。公司加农户的生产和营销方式,已经在鸡、猪等产品的生产销售领域取得成功,未来,应该把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移植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各个领域。以行业或单品作为核心,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进行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销售。培育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鼓励各地能人回家投资农产品产销,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化、规模化连片种植,纳入全国性销售体系。
二是完善服务于农产品包装体系、冷链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科技下乡和科技帮农力度;推广标准化包装和集装箱式储运,推广托盘机械装卸,推广可回收式标准化包装,推广可回溯标签的使用。建设服务于农产品销售的第三方冷链服务体系,满足鲜活产品和新鲜果蔬储运需求。
三是推广农产品的标准化认证。加强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发农产品质量追踪体系,让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者通过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完善农产品质量消费者评价体系,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保障支付安全,打造适合农产品线上营销的市场环境。
原文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8/t20220801_54386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