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明
广发证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
Liang Dingbang
Chairman of the Board, GF Securities
粤港澳大湾区,当下最热的词汇之一。在加大金融开放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如何发展金融?
2018年6月6-8日,第十五届“构建21世纪金融体系”中美研讨会在广州举行。7日下午,研讨会举行主题为“金融创新与产业金融”的平行论坛。在平行论坛上,广发证券董事长孙树明发表了题为《加快金融创新开放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演讲。
孙树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优势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长期以来是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优势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长期以来是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孙树明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以创新合作为主线,加快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核心圈;以直接融资为重点,助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群;以国际化为导向,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孙树明还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包括:探索发起设立全国性私募股权转让中心、探索设立科技银行、谋求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大宗商品限期货交易所等。
以下就是演讲全文。
大家都知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优势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长期以来是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创新和开放必将促进湾区的发展,同时湾区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金融的创新与开发。
第一,以创新合作为主线,加快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核心圈。
国际一流的湾区必然是国际级的金融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成熟的资本市场。在金融创新上,既可以借鉴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的经验,又可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不同制度、政策交融的特殊区域,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共通、共融,利用港澳与内地独特的产业制度优势推动粤港澳金融协同发展,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发展双向的开放联通,打造粤港澳金融核心圈。
1、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港澳“一国两制”是大湾区独有的特性,也是金融创新的关键,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当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具体环境的有效对接,把两种制度的互补性发挥到极致,把差异性降低到最低,以求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内共赢发展,成为引领泛珠三角、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金融枢纽。
2、持续加强金融创新合作。目前香港与大陆之间已经开通了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资本联动性大大提升。未来可以继续推进资金联通机制的创新,探索和细化跨境金融平台的建设,比如完善深港通、债券通的业务涵盖面,提升跨境金融的业务量,通过推广票据联合机制的系统,外币实时植入系统,以增加外币清算业务量等等,推动资金的有序双向流动。
3、不断深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带来金融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货币、监管科技、量化投资、网络安全、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表现出技术领先的优势。未来可以大力推进跨境电子支付、智能投资配对等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提高资金和产品在湾区内的互联互通的效率。
第二,以直接融资为重点,助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具有以广州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也有以深圳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具有香港、澳门两大先进的服务业中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具备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当前我国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正在加快转变,迫切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促进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从国际经验看,微软、谷歌等世界级科技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支持,要以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为核心,通过设立生物医疗、人工智能、TMT、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发起设立全国性私募股权转让中心,打造科技创新及培育和投资回报的闭环体系,带动湾区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兴盛发展,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2、抓住政策扶持机遇,促进“四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新”企业在政策扶持下蓬勃发展,粤港澳已经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已经超过600亿美元。为了支持新经济企业的发展,深交所、港交所和新三板,分别对相关制度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充分利用湾区自身的跨境优势、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兴自主产业的培育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动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四新”企业在港交所,深交所IPO获得再融资。
3、探索设立科技银行,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硅谷银行是以风险投资为主的天使投资机构,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创了科技银行模式的先河,为服务高技术企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参照硅谷科技银行的模式,发起设立湾区科技银行,专注于服务创新型企业,增进新经济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跨境融资、投资引荐、信用支持、供应链服务、财务顾问等金融解决方案。
第三,以国际化为导向,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根据有关统计,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为1.36万亿美元,东京、纽约、旧金湾区分别为1.86万亿美元、1.45万亿美元和0.8万亿美元。单纯从经济总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高于旧金山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但是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全球产业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提速像一条经线,把原来散落在湾区内的经济特区、自贸区等优势串联成珠,形成强大的优势叠加效应。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牢牢把握国家金融领域开放的重要机遇,大力整合内部竞争优势,打造与世界一流湾区相匹配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1、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全球布局,提升湾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资本市场体系,拥有高效透明的定价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支付工具与融资手段,可以为湾区内的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极大的便利。要充分发挥大湾区内资本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功能,依托充沛的资金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企业加大海外投融资力度和对跨国品牌的注资、并购和重组,快速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和销售网络,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湾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
2、要充分利用香港市场,推动资本自由高效流动。过去,国际上,尤其是资本流动,主要依托于巨大的贸易顺差吸引外资投资建厂。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大湾区要更加注重对外输出资本的能力,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推动湾区内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在资本要素跨境流动的过程中离不开资本市场的牵线搭桥,证券公司要紧随对外开放的步伐,依托香港这一得天独厚的金融中心,加快国际化多元布局,其中包括境外投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融资租赁在内的综合服务,通过海外市场嫁接中国动能,加快资本要素跨境自由高效流动。
3、通过建设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具有风险管理的功能,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有效降低风险。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证券公司要帮助湾区企业利用香港丰富的衍生品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增强管理风险的能力。我要特别提出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贸易发达,拥有香港、广州、深圳三大世界港口,实体企业和贸易、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大宗商品交易需求非常旺盛。我们建议,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谋求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大宗商品限期货交易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成长为具备风险管理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耀眼的湾区经济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势叠加,前景可期,必将带动区位经济,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引领内地、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扬帆远航。作为湾区内的全球领先券商,广发证券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文化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参与湾区的政策设计,方案研究和金融创新,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广发智慧、广发方案和广发力量。谢谢大家。
*演讲全文略有删节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城市战略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