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Zhang Yueguo
President, Guang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本届“构建21世纪金融体系”中美研讨会主论坛增加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作为学术合作单位参与主论坛,邀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主论坛作全体会发言。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
张书记指出,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金融改革的精神,广州在金融监管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包括建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创立首席风险官制度、创设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的协作机制、建立类金融机构信息采集报送和风险公示制度、建立类金融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相结合的地方监管模式,探索金融监管的“广州模式”。金融监管要适当区分宏观调控职能和金融监管定位,追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向国际通行标准拉平,并为金融开放预留足够的空间。
张书记认为,金融创新、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是相伴相生的。讨论金融监管,除了工具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引入价值维度的思考,因为金融的价值和功能具有多面性。张书记提出了以下三方面观点:
第一,要适当区分宏观调控职能和金融监管定位。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主要着眼点还是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功能。这与直接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明显不同,在内涵、外延、边界条件、实施方式等方面各有内在要求,不能混为一谈。在这个意义上说,金融监管不存在宽松软的余地,对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活动,任何时候都应该严格依法依规管控处置。
第二,借用哲学的一个表述,金融监管要追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就是监管只是手段,目的还是回归本源,避免金融脱实向虚和自我循环,滋生、放大和扩散风险。坚持这一点,就要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安排,更多从基本法律制度和监管规则上努力,稳定市场和社会预期。所谓合规律性,就是要尊重金融发展规律,尊重金融行业高创新性的特点,尊重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互动关系,区分探索性试验、创新性发展和明知故犯、恶意违规的界限,防止“刮风”行动,以免因为简单粗暴扼杀金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而伤害到实体经济。
第三,金融监管规制要向国际通行标准拉平,并为金融开放预留足够的空间。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对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人才、投资、知识、技术、产品、信息等要素在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驱动着各种要素加速流动。货币、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客观上存在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流动的要求,伴随着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全球融汇,金融开放势在必行,行业保护没有出路。金融监管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快监管改革和体制变革。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要在世界上发挥重要影响力,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国,离不开金融的对外开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对“金融创新与产业金融”平行论坛进行总结时强调指出,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广东省会城市,广州在推动形成金融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负有重要责任。下一步,广州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等机遇,聚焦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产业金融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在国家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中闯关探路、攻城拔寨,为构建适应自由贸易投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广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