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举办“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研究”学术论坛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为响应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尤其是国际文化枢纽建言献策,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于2018年5月15日举办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研究”学术论坛。论坛由历史研究所具体承办, 院党组副书记朱名宏主持了本次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巴黎总部世界遗产中心亚太处专员、巴黎索邦大学远东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志宏教授,巴黎国际文化活动与合作顾问那就按让·弗朗索瓦·阿尔巴先生(Mr. Jean-Fran鏾is Albat)和历史研究所王美怡所长,就“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研究”主题发表专题演讲。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工程师刘晓明、《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主任刘炜茗等受邀出席论坛,历史所全体研究人员与院各部门科研人员共计40余人共同参与。
林志宏教授以《机遇与挑战: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系列跨国申报》为题,介绍了“丝绸之路”申报程序中14个国家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和任务,他以2011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丝绸之路”专题研究提出“遗产廊道”分段申报策略为例,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也可以采用同样策略,而广州正面临这样一个大的机遇。阿尔巴特先生以《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一扇朝世界打开的大门》为题,将广州看作是一扇移民、人文、宗教和社会流动的门户,对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进行了精彩阐释。针对广州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机遇之城,他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文化如何作用于可持续发展?如何很好地识别、保护、保存文化遗产,并向现代人与未来的人呈现与传播?如何促进可持续的文化旅游?如何鼓励文化创造?如何探索人类与自然及文化场所关系的复杂性?王美怡所长以《广州港的地缘优势及其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的特殊地位》为题,介绍了广州作为世界两千年不衰的贸易大港所具有的地缘优势,通过历史脉络梳理和史料分析,论证了广州港在古代海上丝路史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最后做总结发言,他指出:人类文明的互学、互鉴、交流是大势所趋,当下“一带一路”战略将对沿线城市版图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面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作为广州市的新型智库,将致力于搭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传播平台,与海内外学者结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申遗为契机,以“海丝”研究为抓手,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保护以及国际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应有贡献。
(供稿:历史所 黄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