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专家观点 Home / 智库成果
彭颖:弘扬塞罕坝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21-09-26  来源:广州日报


青年论坛 | 弘扬塞罕坝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塞罕坝林场。2017年8月他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并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深远意义。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战略地位。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自1962年起,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把一棵松的荒原变成了百万亩林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林场的成功获得了全国乃至联合国的认可与表彰。塞罕坝机械林场事迹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性及激励作用,影响是深远的。


以塞罕坝精神之光照亮建设美丽中国征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的梦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塞罕坝建设者近六十年所铸就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其精神之光将照亮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什么是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之“魂”。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坚守“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垦荒种林。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之“基”。塞罕坝人不畏艰辛,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甘苦如饴,久久为功。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之“本”。塞罕坝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将绿色发展理念植入血脉和灵魂深处。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使命,久久为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重中之重。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实现高度生态文明,无法一蹴而就。要像塞罕坝人一样,一代接着一代干,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三百多年来,塞罕坝从林壑幽深退化为高原荒丘,再转变为绿色林海,见证了生态破坏的恶果,最终收获了生态重建的效益。这归因于塞罕坝人坚持生态优先、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因此,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首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其次,促使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举。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切实抓好生态功能区有序发展,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再次,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解决过去多年粗放式增长累积的环境问题,也要谨防发展带来污染反弹。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塞罕坝人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品,形成森林旅游、绿化苗木、木材和造林碳汇交易等主要经济增长点。弘扬塞罕坝精神,要紧扣绿色发展之要义,把人类活动控制在环境的生态限度内。首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建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其次,加快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全民绿色行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 彭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谭敏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654937#/detail/1654937?site4&columnID=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