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佳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原标题: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广州日报 A9 理论周刊|2021-05-31
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近期正式发布,对广州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与明确思路。今年一季度,广州服务行业恢复持续向好,企业经营逐步改善,如何守好开局,稳步前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旭佳应邀参加广州日报2021年5月21日《理论周刊》理论茶座栏目,围绕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请问对广州服务业一季度的表现如何看?亮点何在?
陈旭佳:在新消费、新业态的强势带动下,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对广州今年一季度服务业成绩贡献不小。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增长的亮点。一季度同比增长51.1%,两年平均增长16.3%。这说明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广州服务业较快增长的主动力之一。
会展业向来被誉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广州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有哪些?广州下一步如何把握好会展经济的服务业优势?
陈旭佳:首先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影响力与覆盖面,探索"新业态+会展",在云上广交会、智慧广交会、绿色广交会上继续挖潜,不断创新会展的新模式。
二是多点布局,进一步优化会展业的空间布局。在建成广交会展馆四期、广州空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等会展场馆的基础上,探索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上,规划建设专业性的会展场所。比如,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会。
三是支持会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优质会展,使之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会展。
四是加强与大湾区之间的会展合作,深化与港澳会展机构的合作,共同谋划、组织。比如,澳门·广州缤纷产品展,不仅促进双方工商企业互动,而且加强穗澳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除了会展业,当前总部经济正成为区域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广州应如何发展总部经济?
陈旭佳: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州近年总部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集合了"会展+数字"的琶洲,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凸显。未来,广州继续发展总部经济,除了要继续优化整体投资环境之外,突破口还在于围绕新经济的特性及新业态的特点,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总部企业。广州培育总部企业有很好的企业基础,比如现代传媒、精准医疗、移动互联网、科技金融、跨境电商、全域旅游以及科技服务新型消费等行业领域,里面有大量的行业单打冠军,这些都是未来的高增长点。
因此,对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具有较大潜力发展成为总部企业的企业群,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前介入、长期跟踪服务,培育增长动能,激励企业做大做强,争取从"种子企业"成长为"总部企业"。
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对于广州未来有哪些重大意义?在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之外,广州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继续发力?
陈旭佳:一方面,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比如,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这些都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具体体现在科技服务上,可探索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服务机构集聚发展。
另一方面,以便民为导向,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比如,在健康服务上,可充分挖掘广州丰富的医疗资源,引导有条件的健康医疗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围绕精准医疗、医疗美容、中医药保健、医药流通、智慧就医等重点领域,加深应用。
此外,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开发。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可围绕近期正式揭牌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比较完整的期货产业链,完善期货交易市场体系;对标自由贸易港政策,探索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服务。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