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为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发展。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通过线上直播连线与线下参会方式,深入探讨"十四五"期间构建中国经济新格局的宏观战略、宏观政策和大湾区双循环枢纽的融合发展等问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演讲中提出,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一流湾区,关键在打造创新湾区的品牌效应。他指出,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要求,创新要聚焦在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科技创新、治理创新三个方面。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一是较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是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三是较大规模的人口数量和顶级流量,四是较高的开放程度,五是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六是较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以此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他提出,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在推动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广州都市圈、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强化战略引领,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功能,共同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对十四五时期广州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考,他指出,广州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把新的坐标方位和历史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重新考量,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准确定位。优强项、补短板,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球新经济策源地。
(摘自:广州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