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原标题:"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 南方日报(全国版) A12 | 专题 2020-11-23
11月22日,在2020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简称"文交会")开幕之际,由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2020广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20佳""2020广州最具价值文化园区"榜单正式出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表示,目前,广州文化产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疫情虽然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倒逼企业通过积极创新谋出路,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展现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尹涛表示,微信成为防控疫情最重要的线上"战场"之一,短视频平台成为疫情第一发布渠道,网络视频、数字音乐等数字文化快速增长。"疫情让众多文化企业更加意识到了要重视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更加迫切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顺利度过寒冬。可以预见,运用这些前沿技术的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尹涛进一步指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抓住全新机遇 讲好广州故事
在"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解读榜单新变化。他指出,广州的文化消费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各种跨界新业态不断涌现,都离不开广州近年来积极推进的文化改革创新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要抓住新的机遇,不断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广州故事。
问:今年系列评选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由50强精简至30强,还增加了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最具价值文化园区两个新的榜单,这样的变化有哪些深层次的涵义?
尹涛:今年系列评选体现"优中选优"的原则,新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最具价值文化园区两个榜单,申报企业行业范围更广、业态更新。这样的变化有着深层次的涵义:一是发挥文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此次评选"优中选优",入选的文化产业领军企业、代表性园区,进一步凸显了其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和集聚作用,这将进一步激发广州市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从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二是重点关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这次参评和入选的企业来看,通过数字化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比重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体现出广州市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也相信,广州市文化产业将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
问:新冠疫情危中有机,广州文化产业应当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变革创新,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尹涛:一是加快培育文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促进新技术与内容生产相互渗透融合。培育壮大数字文娱、数字动漫、在线旅游、智慧传媒、数字文博等新业态,支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中小文旅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智能技术和创新服务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行业中的应用,实现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二是支持新兴文化消费带动行业复苏。大力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鼓励文旅企业推动文旅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探索文旅消费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鼓励开发新型文旅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文旅消费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契机,培育文化和旅游领域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支持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支持推出文旅消费券、惠民卡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问:广州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构建岭南文化中心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广州文化企业应当如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广州故事?
尹涛:一是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广州要继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展示岭南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广州文化软实力。二是打响四大品牌。广州要深入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等重点片区的建设,办好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大型特色活动,继续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品牌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不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以更大力度建设文化强市,彰显广州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问: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如何重新定位?
尹涛:根据工银国际的保守情景预测,2019—2035年,中国经济的内驱潜力有望实现倍增。此时双循环的"发动机"便是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升级这一启动器。随着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未来文化产业将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以此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缓解消费意愿的不足。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有助于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而助力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帮助广州品牌加速新型消费需求的成长,将年轻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转化为丰富的细分市场。
(摘自: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