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名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
原标题:东莞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专家表示——发挥产业优势 走特色创新道路 东莞日报 综合新闻 2020-07-13
日前,东莞市召开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闻发布会,明确梳理了东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及2020年的工作重点。东莞围绕补齐源头创新短板、加强全链条谋划、全面整合创新要素、推进项目管理改革进行了政策制定,系统性地提出了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多层次的功能完备、协同高效、开放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和任务。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宏伟目标于东莞而言有何意义?配套政策如何支持目标实现?东莞有何创新优势,如何借鉴深圳先进经验?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应东莞日报邀请共同探讨东莞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 朱名宏
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立足于进行全球竞争的。创新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不仅要降低落户城市的门槛或者增加补贴,而且要搭建有目标、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考核的平台。
意识领先 政策针对性强解决创新痛点
记者:如何评价东莞出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系列配套政策?
朱名宏: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持,东莞出台的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配套政策,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目标明确,体现了东莞科技创新的一个取向。比如支持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和建设创新强镇,目标明确又有针对性,尤其是建设创新强镇方面,扩大创新范围,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对于东莞来说是长效政策;二是聚焦高科技领域,科技服务网络、科技金融等都属于尖端的科技领域;三是政策措施有力度,针对性强,扶持办法、经费管理、实施意见等都是落地的,对促进创新型城市构建是极为有力的支撑。我相信,在这些政策的支撑下,东莞城市的创新步伐必然会加快。
独特优势 拥有产业基础和创新文化
记者:如何看待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雄心壮志、愿景?从全国坐标看,东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朱名宏: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是应当并且恰当的。首先,东莞具有经济实力作支撑,从2019年东莞的经济数据来看,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超前,具备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其次,东莞的创新意识和理念是先进的,提出的发展目标贴近东莞的实际情况,既不会大而无当,也不会滞后于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反应快速并且投入力度非常大,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东莞从来都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城市,即使毗邻广深两个"巨头",东莞也从来没低估自己的潜力,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
吸收经验 走东莞特色创新之路
记者:深圳的经验,有哪些可供东莞借鉴?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东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什么建议?
朱名宏:东莞在创新方面确实要向深圳学习,其中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目标集中,科研机构、大学和人才集中在尖端科技领域,战线短,可以快速直接地转化为高科技成果;二是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世界前沿。东莞毗邻广深,最重要的是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东莞需要具备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国际视野,始终瞄准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阵地,打造国际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要集聚创新资源,如高端人才、高校、研发机构等的引进,东莞在这些方面稍有欠缺。任何一个科技创新的领先城市,都有重点高校、重点研发机构、重要人才聚集平台作为支撑,东莞立足大湾区建设,也应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最后,要注重人才的国际化,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立足于进行全球竞争的。我们需要人才国际化,进行联合培养,加强交流合作,保障自由流动。创新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不仅要降低落户城市的门槛或者增加补贴,而且要搭建有目标、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考核的平台。
原文连接:https://epaper.timedg.com/html/2020-07/13/content_162056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