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稳居全国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
9月1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24年,广州文化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文化新业态加速聚势崛起,多个细分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网络直播全国领先,2024年直播电商零售额达517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另外,演艺演出活动领跑全国,2024年广州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14万场,稳居全国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
民营文化企业成为广州文化产业增长主力,文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56.83亿元,占全部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65.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拉动全部规上文化企业增长4.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上文化企业3.0个百分点,高于国有控股规上文化企业6.0个百分点。网易、酷狗音乐、三七互娱、欢聚时代、汇量科技、荔枝等多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
广州应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爆款”文化IP
广州要培育出具有文化基因专利的超级IP,需要完成三重跨越:从文化元素提炼到价值符号锻造,从单点爆款开发到生态体系构建,从区域出彩到全国甚至全球运营。因此,广州打造爆款需以“文化深挖—基因页码与符号提炼—创新表达—矩阵传播—全球运营”为路径,通过资源重构、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将城市特质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价值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探索出“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模式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科技+文旅”模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文旅全产业链,实现了文化资源的高效转化与旅游体验的全方位升级。一是依托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呈现。二是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推动体验全面升级。三是积极借助数字化手段为文旅项目营销推广赋能。例如,裸眼3D、全息投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技术应用及智慧文旅实践案例在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频频亮相。
广州文化设施焕新,文艺精品迭出拉动文化消费增长
蓝皮书指出,2024年,广州改造提升永庆坊、陈家祠等重点片区,完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文德楼的修缮工作。截至2024年,广州共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52个,创新打造“中共三大百年记忆”沉浸式巡展;新增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隔山书院建成开放,3300余处公共文化空间同步启用。
同时,广州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依托全国智慧旅游十佳解决方案,构建“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线上预约与线下体验的高效对接。2024年,南越王宫博物馆等重点文博单位推出5G导览系统,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全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8.0%。陈家祠等13家试点单位开发300余款文创产品,实现营收2431万元,单日营收最高突破20万元,文化IP商业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
《广州日报新花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