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采访 Home / 新闻中心
7月25日《肇庆+》报道我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风雨的媒体文章
2025-08-06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规上工业增速3年来首赢广东均值,肇庆有何秘诀?


究竟有何秘诀?省、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相继发布,肇庆GDP增速、一二三产业增速等均超广东平均水平,作为关键指标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以4.5%跑赢省的4.0%,是自2023年来的首次。近观肇庆“成绩单”,发现两线交织——产业托举企业,企业托举城市。


百强企业增速稳


今年以来,我国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潮涌动,势头迅猛。 “大河”产“大鱼”。以小鹏汽车、瑞庆时代、风华高科及广东金田铜业为代表的肇庆百强企业均集中于相关产业,他们在过去三年深耕市场和创新,在竞争中顽强做大“蛋糕”,支撑肇庆工业向上攀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典型,过去三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翻了一倍多,小鹏汽车从站稳脚跟至一再创造销量佳绩;在国际市场的挑战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现了韧性和稳定性,风华高科是广东省基础电子元器件链条“链主”企业,危中找机,走出了一条漂亮的增长取线。瑞庆时代、广东金田稳稳立足我国和海外的市场需求,成为双循环格局下的优秀代表。


在百强企业的带动下,肇庆产业得以乘风起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个行业表现优异,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


新生力量从点到面


新生力量也贡献良多。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招商引资和制造业“大会战”,肇庆的市场主体数量连年保持增长,以规上工业企业为例,从2021年上半年的1327家,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1825家。在这些新加入的“小伙伴”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虽然“个头”不如百强企业,但企业密度的增加意味着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提升,点成线,线成面,实实在在地贡献了增长量。


今年上半年,新入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同比翻了一番,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个百分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补充。


“大手牵小手”


而无论规模大小,肇庆企业的稳定发展都离不开自产业链。目前肇庆已有6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五金产业集群、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集群、压铸产业集群、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以产业链为载体,肇庆的大企业和小企业越来越多地“大手牵小手”,共同创新。譬如风华高科联动全国产业链成立创新联盟,超1/4的肇庆电子信息企业参与其中。产业链也反哺企业,如本地汽配企业凭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积累,挺进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产业链成为一个引力场,持续吸引外地企业加入肇庆发展。上半年,肇庆揽资近700亿,其中“主导+特色”产业项目占制造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近六成。


百强企业和中小企业联动,创新与市场交织,存量与增量互为生态,不仅支撑起肇庆当前的增长,还将为肇庆今后的长跑提供不歇的能量。


保持定力,打好持久战


广东省发改委战略专家库专家程风雨表示,在政企的携手下,肇庆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后发争先”的成绩单,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为实现 “全年胜”奠好了基础,为 “再造一个新肇庆”的目标鼓了信心。但要正视,肇庆的要素发展总体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企业面临外部需求波动、省内竞跑加剧,订单与产能利用率存在不确定性等情况。


制造业的发展是一场“持久战”,肇庆要保持战略定力,包括继续强化产业增量,持续壮大“两新一电”主导产业,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箭齐发”; 狠抓要素协同,深化“大会战”机制,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并继续融入区域协同,向东看齐深化开放,推动“广深佛肇整车、肇庆汽配、肇庆服务”格局做实做强,“一句话,始终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落地见真章’。”


企业是地方的底气。记者了解到,面对当前挑战,近日我市正式印发《市领导同志遍访服务全市重点企业方案》,方案由市工信局牵头制定,将针对规上工业企业,深入实施“四帮四找”行动,即帮企业找市场、帮企业找政策、帮企业找资金、帮企业找平台,帮助企业跑得快,跑得稳。


《肇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