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媒体采访 Home / 新闻中心
2月5日《花城FM》报道我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刚的媒体文章
2025-02-1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专家解读丨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向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广州落实国家赋予的“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定下的产业“新蓝图”。

 

什么是“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对广州高质量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广州新闻资讯广播记者专访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刚博士,为大家解读“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凝心聚力,共促发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现代产业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01

 

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位置一直没有丢失。

 

202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进一步突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

 

但是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也难免不让人思考:广州发展动能的问题出在哪儿?

 

在陈刚看来,近年来广州经济总量与标兵城市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相对于追兵城市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主要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领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不足。“与苏州、深圳等更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在中间环节或者上游环节的城市相比,我们的制造业偏向于市场消费端,对市场需求的依赖性比较强,受需求市场波动影响更加明显。”

 

陈刚还观察到,广州在工业领域的投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释放,新常态以来,广州累计投资总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慢慢在扩大,“与其他城市相比,工业领域投资规模相对偏低,是造成广州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的一大因素”。

 

与此同时,作为全市“头号”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受到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燃油车市场需求逐渐减弱,导致广州汽车产业的整体承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经济发展。

 

广汽埃安车厂。记者张婧

 

再从产业体系上看,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概念以来,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远景目标,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主要特征、要素支撑、实现路径和约束条件一直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现在的科技创新引领和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都亟需广州重新梳理自身的产业体系,补短板、锻长板,向上突围。

 

“我们的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陈刚指出,广州在“十四五”规划时提出了‘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当时主要是围绕着制造业做的战略规划,对服务业部分涉及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赋能生产端,服务的对象属于制造业企业,主要包括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务会展等行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赋能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州深刻认识到,落实总书记、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任务,关键在产业发展,重点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当好“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物质基础;增强“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主要抓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制胜武器。

 

当前,广州提出了“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目标,新的国家战略更是为广州指出了发力方向和新的定位。

 

“‘12218’的提出遵从国家战略所向,符合广东省战略所需,更是契合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陈刚表示,在此背景下,广州结合自身情况组建专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把广州的产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找准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才提出了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1”指的是一个总体要求,即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2”指的是2个主攻方向,即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以及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21”指的是15个战略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8”指的是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

 

02

 

“12218”,既是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设计图”,也是“作战图”,将支撑起广州经济大市真正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要重点抓好的九项工作之一。广州提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明确要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包括: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聚焦战略所需、市场所在、广州所能,布局新兴支柱、战略先导、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做强产业发展增长引擎。

 

“它不是凭空出来的,是在广州原有产业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完善的结果。”陈刚认为,这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目前在广州有良好的基础,是支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关键。

 

他举例,2023年,广州的生物医药营收大概有2000个亿,“不单有生产,还有下游应用,市场比较大,产业带动强。”人工智能方面,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集聚了近1800家企业,建立了一批数据中心,综合算力达到3.1万P,整个算力水平在全国排前三,“所以我们是有强大的产业基础的”。

 

“琶洲算谷·沙溪智算中心”将打造成为集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记者张婧 摄

 

而前瞻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等6个未来产业,将激发创新潜能,抢占发展先机,把广州科教资源集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陈刚表示,这6个未来产业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沃土,市场前景广阔。“这6个未来产业是脱胎于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导向,广州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要么有实验室,要么有一些相关的企业,要么已经在某些产业里面进行了超前投资布局,慢慢也有资金在投入这些产业了。一旦这6个产业培养成功了,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战略先导产业,再进一步培育成支柱产业。”

 

此外,“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加快发展8个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结构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也是积极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州推动实现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03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州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从“立柱架梁”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的战略部署。如何把战略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广州实验室,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网络图

 

广州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中,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基本盘中的城市“韧实力”:广州的产业链条完备,在我国拥有的41个产业大类中,广州拥有其中的35个;广州是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大学大院大所集聚,有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系列国家战略创新平台,“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8位,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球城市第九;“千年商都”是广州的金字招牌,广州是全国第三个保持内外贸双双过万亿元的城市……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TC”)。记者肖阳 摄

 

陈刚指出,这些都是广州发展的信心,也是广州能够“爬坡过坎”的底气!“这些产业在全国各个城市里面的比较优势比较强,我们不但要保优势,还要扩大优势。产业的发展也有产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实现‘二次创业’,发展上去之后,它会有螺旋型结构性调整,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调整阵痛期,但其实也是在积蓄能量为下一次更高层级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

 

政策持续稳定是确保政策目标得以实现、政策效果得以持续的关键。陈刚认为,现有宏观政策已经相对完备,在出台细则时要注意政策取向一致性,同向发力。“政策的出台以及政策的执行一定要稳定,整个产业体系它也要相对稳定。虽说我们未来产业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但整个产业体系调整幅度太大也可能会造成市场预期不稳,打击市场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陈刚强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应及时评估,纠偏改错,方能行稳致远。“现有的政策文件持续的周期有多长,政策有没有效,市场主体感受如何,都要进行及时的效应评估,在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前提下进行微调,增强政策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放大产业政策效应,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此外,产业体系它本身是开放动态的,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和涌现,应当根据广州自身产业结构、科技革命趋势以及市场需要等因素变化,对产业体系进行动态调整,是指更加符合广州高质量发展需要。”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

 

真抓实干启新程!

 

《花城FM》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