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数字经济正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7月28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指出,数字产业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2019年广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8.5%,跨境电商总值增长80.1%居全国第一。广州在超高清视频产业、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等多个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均处在全国第一方阵。数字经济正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和迈向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广州蓝皮书: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
超高清视频产业
广州正在努力打造成为“世界显示之都”,多项指标创下新纪录,在全国率先研发出第一台超高清超高速摄像机、4K超高清视频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新型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4K电视销量全国第一;率先研发出全国第一台5G+8K摄录一体机;打造了首个新型显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先后承办首两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率先培育了全国首批4K电视网络应用示范社区,并推出视频产业的顶层谋划,出台了《广州市关于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构建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的整体计划,一批重大项目已经顺利部署,乐金8.5代OLED项目、超世堺10.5代液晶显示器项目、创维超高清基地、维信诺第6代柔性模组等引领型项目已经竣工或正有序推进。2019年,全市液晶显示屏产量同比增长12.5%,以新型显示为代表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600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
广州“一核、一基、多园区” 的产业布局正加快形成,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努力打造中,2019年,以粤芯项目为龙头,12英寸芯片制造实现量产,成为广东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广州将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规模产值,实现芯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配套产业等全链条环节全覆盖。同时广州还拥有安凯微电子、慧智微电子、泰斗微电子、飞虹微电子、润芯信息技术、风华芯电等一批细分行业骨干。
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
广州形成了从芯片、模组、软件、终端产品和行业应用的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成功汇聚了130多家以北斗导航业务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拥有广东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广州)基地,集聚了海格通信、南方测绘、中海达、工信部电子五所和杰赛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京信通信的移动通信天线产能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二,润芯在北斗射频芯片技术水平及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智能装备产业
广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链条齐全,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系统集成综合服务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居华南第一。广州数控、广州启帆等企业入选“中国机器人TOP10”,广州实现了产业年产值超500亿元,形成了涵盖上游数控机床与电主轴、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细分领域系统集成与检验检测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以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黄埔机械谷智能产业园等园区为载体,广州在汽车、机械制造与加工、家电家具、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示范推广应用,共有12家企业成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全省38家),8家企业进入广东省机器人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全省28家)。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
广州是“中国软件名城”,先后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基地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速,2017年~2019年增速分别为16.5%、15.5%和18.5%。“名企”“名园”效应明显,全市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总数近40万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0%,拥有网易、多益网络、酷狗、佳都、UC、中移互联网、广电运通、视源股份、机智云、汇量科技、奥飞数据、虎牙直播等众多知名企业和细分行业单打冠军。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广州6家企业上榜。基本形成“双核(天河软件园、黄埔软件名城示范区)、两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多点(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园、越秀黄花岗科技园、荔湾电子商务、番禺思科智慧城等)”的软件产业布局。
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居核心地位,是直接数字经济的核心领域。广州早在2018年就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产业集聚区,并提出到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年均增长将达15%以上,总规模将近1200亿元。目前,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特别是在机视觉领域、服务机器人领域、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等领域部分行业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分布在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范围内。黄埔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稳居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集聚了索答科技、讯飞启明、广电运通、杰创智能、广州数控、高新兴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近300家。南沙区人工智能产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南沙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AI产业高级研究院、AI视觉图像创新研发中心、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研究中心及自动驾驶体验中心等一批项目落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渐现雏形。
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是大数据价值的全方位体现。近年来,广州大数据技术、产业与服务已经成为新兴热点,并由此产生出新产业、新消费、新组织形态,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数据技术企业,如鼎甲、三盟、蓝盾、广电运通、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南方电网传媒等企业入选工信部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汇量信息、万丈金数、互动派、佰聆数据、拓尔思、思迈特等13家企业入围2019年广东省大数据领域软件业务收入前20家企业名单。京华信息科技、佳都新太、虎牙信息科技等21个案例入选“2019年广东省优秀大数据案例TOP30”。有米科技、酷狗、工信部电子五所等6家单位的案例成功入选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百家大数据优秀案例”。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服务用户总数已超过3500家,在大气海洋环境、天文地球物理、工业设计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材料、指挥城市云计算等大科学、大工程、新产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应用成果。
大数据产业园区和平台建设提质。黄埔区、番禺区被列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培育对象(数量占全省的1/3),独角兽牧场、天河大数据产业园共2个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入选省级第二批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项目;天河区“互联网+”、黄埔“互联网+电商”、海珠T.I.T“互联网+创意”共三个省级“互联网+”小镇错位发展,航天云网“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亚太信息引擎、中国电信沙溪云计算中心、广州云谷南沙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广州)数据中心等一批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进展顺利,大数据已经成为广州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也带动了创业创新浪潮、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
区块链产业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促进了数字、数据的资产化。广州近几年来将区块链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产业之一,从产业培育、成长、应用以及技术、平台、金融等多个环节给予支持。2020年广州制定出台《广州市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标志着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人才、技术、产品、应用等要素环节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产业集聚初步形成黄埔区、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南沙区,培育了网融信息、方欣科技、秒钛科技等一批区块链企业。在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已经拥有IBM、阿里健康、广电运通等超过150家会员单位。2019年底已经获国家工信部批复建设“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2018年广州市黄埔区获工信部批复创建全国首个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集聚了100多家区块链领域企业。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多项应用场景中成功应用,如率先打造了国内领先的“税链”区块链发票平台及“政策公信链"政务应用,“区块链+智能停车”“区块链+物流供应链”等应用示范项目。
医疗机器人产业
广州非常重视数字医疗的建设,2019年名列全国数字医疗城市前茅。广州在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手术、康复、辅助和服务四大类。在手术机器人应用领域,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6年09月开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开展手术治疗和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7月首次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广州地区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骨科手术。在康复机器人应用领域,有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在2018年12月引进了儿童步态康复机器人。在辅助机器人应用领域,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2017年05开启全球首个眼科机器人辅助诊疗。在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有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自2017年10月使用八台“诺亚”机器人运送药品、标本和手术器械,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8年8月使用赛特智能生产的配送机器人进行运输医疗物品。尤其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了建设成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从2018年4月开始在医院内物流、智能导诊、辅助诊断、手术等领域分别应用了手术、辅助和服务医疗机器人。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47450233510056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