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院农村研究所所长胡晓群研究员应邀参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明主持座谈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党的二十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周珊和广州海关、广东省农科院等有关各方代表,以及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国家农业农村部支持下,2019年5月广州市正式启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粤港澳“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协同广州海关、香港食物及卫生局、澳门市政署等,创新粤、港、澳三地合作机制,形成了“一个标准供市场”的粤港澳农产品标准体系,涵盖了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244类产品的21210项安全指标,审核认证了全国超过2600多个农产品基地,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座谈会上,胡晓群研究员科学评价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制度经验,提出新时期推进“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拉近市场建设与市民的距离。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市民对其认知还相对有限,要通过在商超建立产品专区,在重要社区建立线下网点等举措,拉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与市民的距离。二是要逐步完善“菜篮子”市场的功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市场是全国农副产品的中心市场之一,目前云集了全国2600多个生产基地,要以此为契机对进入粤港澳的农副产品进行产地、批发和零售等的价格监测,对其流通总量、产品结构和全年价格变化等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不仅让“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超前谋划产品流通,并科学化基地布局,防止市民“买贵”,促进市民福利提升;而且还可以通过市场监测,发布监测报告,引导生产基地的产品生产者进行科学生产,同时对全国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起到引导作用,真正发挥中心市场的功能。三是系统总结“菜篮子”工程建设制度经验,在此基础上推进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的总部经济发展范式,引领更多的现代农业要素在广州聚集。同时,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标准体系为引领,推动标准体系与全球相关市场对接,为广州积极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提供重要经验。
(供稿:农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