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调研活动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成华带队前往江苏开展专题调研
2025-09-1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9月8日至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成华带领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与创新探索”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前往江苏南京、无锡、南通、连云港四地开展专题调研。


在南京,课题组紧扣“科技创新与历史文化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等核心议题,与南京市委研究室、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度座谈,重点探讨南京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如何通过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实现“科技+文化”双轮驱动。随后,课题组实地考察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深入调研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南京样本”——从老厂房改造为文化科技融合载体的实践,到产城融合中公共服务的配套升级,再到就业创业生态的培育成效,全方位了解其在工业遗产活化、产城融合中的创新路径。



在无锡,课题组聚焦“民族工商业精神传承与制造强市建设”“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两大主题,与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博物院等部门及专家展开研讨,重点挖掘“四千四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对本土制造业的文化支撑作用。实地调研中,课题组走进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考察数字技术与影视文化产业融合的最新成果;探访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重点考察其在建筑本体修缮、生产设备保真留存、历史场景原态还原等方面的保护实践。


在南通,课题组走进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通过珍贵史料、场景复原与专题讲解,系统了解张謇“实业救国”的生平事迹,深入领悟张謇的企业家精神。随后,课题组赴大生码头旧址、大生面粉厂旧址、大生集团智慧纺织车间,实地调研传统纺织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实践——从老码头的历史变迁看港口经济的时代迭代,从面粉厂旧址的历史场景复原、生产设备原态陈列及企业档案的展示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企业初创逻辑、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脉络与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承,从智慧车间的技术应用看传统制造向高端化转型的路径,立体感受“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在连云港,课题组围绕“‘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强支点建设”“港口经济与海洋经济协同”“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等主题,与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工信局、市交通局、港口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展开座谈,重点探讨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强支点城市,在港口枢纽功能提升、陆海联动开放、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实地调研中,课题组走进汤沟窖池群,考察传统酿造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模式——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到“酒旅融合”的文旅创新,从生产空间的功能融合到文化价值的转化路径,深入了解其在工业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在连期间,调研组还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红色教育实践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此次调研坚持“带着问题去、带着经验回”,通过多维度座谈交流与沉浸式实地考察,系统梳理了江苏四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创新探索与典型经验,为课题组深化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撑。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白国强、陈彦博、陈卓、邹容参与此次专题调研。


(供稿:马克思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