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广州商贸文化演变规律,历史研究所“广州城市商脉演化研究”课题组于2025年7月17日赴荔湾区开展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走访陈家祠堂、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和十三行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文献梳理,系统探寻广州商贸历史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基因。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地标,陈家祠堂不仅以精湛的建筑艺术闻名,其历史背景中蕴含的商贸交流印记成为课题组关注的重点。课题组仔细考察了祠内留存的商贸器物与碑刻文献,详细了解岭南商人族群通过宗族纽带拓展商业网络的历史路径。
在锦纶会馆,课题组聚焦广州纺织业的商贸传承。通过参观明清时期的织机设备、外销丝绸样本及商帮账簿,课题组深入分析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如何凭借本土的纺织品构建起连接海内外的贸易体系,以及商帮组织在其中发挥的枢纽作用。
粤海关博物馆内的历史档案与实物展品,为课题组提供了研究近代广州外贸制度演变的关键素材。针对从清代海关征税机制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管理情况,调研人员系统梳理了不同历史阶段广州外贸政策的调整对城市商业格局的影响,尤其关注了粤海关在中外贸易中的独特地位。
十三行博物馆作为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集中展现了清代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商贸盛景。课题组通过研究十三行商馆的布局复原图、外销艺术品及外商往来信函,深入探讨了这一特殊贸易体制如何塑造广州的商业文化特质,以及对当代城市商脉延续的启示意义。
此次调研为解析广州城市商脉的历史演化提供了一手资料,后续将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商贸历史对当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借鉴价值,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历史维度决策参考。
(供稿:历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