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调研活动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
2021-08-11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


为全面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突出学史明理,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推动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8月10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九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鹏同志主持,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院领导、干部职工代表共10位同志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全院干部职工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新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广州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重点报道。



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表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他在充分肯定本次会议成效的同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对总书记讲话的学习体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悟和理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这一伟大主题贯通党的全部历史,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要反复学习体悟,要培育大道至简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将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深悟透。


二是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新的征程上充分展现社科院的别样风采。奋斗的身姿最美丽、激扬的人生最精彩,社科院不能甘于平庸、甘于人后,置身大时代,要有大格局、大胸怀,把理想追求融入智库事业,将自身价值汇入时代洪流,争当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先锋力量。要坚持以“三个面向”谋划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面向未来”,紧扣时代脉搏,深入观察、思考、研究重大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出具有思想分量、价值含量、对策质量的研究成果,有效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面向全球”,心系“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建设枢纽型组织、国际化网络,提升话语建构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面向现代化”,深刻认识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和价值创新意义,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广州重大布局,推动新型城市智库全方位提升、深层次发展、根本性优化,以高质量的智库成果积极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广州现代化建设。


三是紧扣学史明理这个前提,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就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呼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和“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社科院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阵地,应当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的责任和担当,丰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人民做学问、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智库标杆的具体行动。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同志作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本质特征和制度最大优势的内在要求,是迈向新征程和实现新目标的根本保证。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他强调,作为市委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加强理论武装,紧紧围绕我院的“三个定位”,坚持服务广州发展和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做研究,从国情、市情出发,深入调研,把握规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担当尽责、创新创造、咨政建言,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型城市智库队伍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加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理论研究阐释,以精品力作为推进广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尹涛同志作了“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使命,为广州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创造新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突出的本质特征和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坚守人民情怀,首要之处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关键环节是密切联系群众;目标指向是回应群众关切。他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咨询和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做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学问,及时把握和反映群众心声,努力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合格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征程上,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哲学社科工作者做好新的“时代之问”答卷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社科理论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主题,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的角度,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深入研究阐释“九个必须”实践要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自觉承担好理论创新的使命任务,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助力广州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在前列、创造新辉煌。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鹏同志作了“深入领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特点”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及“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三个阶段。新时代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内在质的规定性和自身的内在特征,主要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目标;坚持践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框架;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他强调,广州市社科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应当勇挑重担、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主体功能,为国家和广东、广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科技创新研究所所长张赛飞发言的题目是《聚焦重大问题,研判广州科技创新》。她认为,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广州技术发展从未止步。“十三五”时期,广州大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50%,技术策源功能日益突显,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新征程上,广州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重大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拥有一批引领性原创重大成果,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广州科技力量。她提出,社科工作者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为人民做学问、为广州谋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升研判能力,聚焦前沿科技发展、企业创新等重大问题,开展广州科技创新研究。



科研处副处长罗谷松发言的题目是《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提升社科研究水平》。他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对提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正确意识形态方向作为社科研究的行动指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时代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遵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做好决策咨询作为社科研究的立命之本。智库的初心使命是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以无私奉献精神作为社科研究的根本遵循。社科研究工作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关键是看有没有在重要关头站稳立场,有没有克服困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没有坚决与不当言行作斗争,有没有及时传播正能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以深切人民情怀作为社科研究的价值取向。社科研究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的关切所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研究。



人事处(外事处)副处长隆宏贤发言的题目是《中共党史是一部伟大的人民奋斗史》。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7200多字的重要讲话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是“人民”,达86次,“伟大”出现53次、“奋斗”出现23次。归结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的人民奋斗史。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广州市社科院建院亦与党同奋进、与国家同发展、与城市同进步了40年。当前,广州市社科院已经具备了打造新型城市智库标杆的底气和信心。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和战略目标,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以"三个面向"谋划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用历史凝心聚力、奋勇前进,以实际行动建好建强新型城市智库干部人才队伍,更好推动组织人事工作上水平。



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程风雨发言的题目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做真学问 真做学问》。他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史诗,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社科工作者要以明德为旨归,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学术功力植根中国大地,观照中国现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针对真正的科学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开展研究,做真学问;不玩概念、不唯论文、不唯奖项,只求实质性进展和实质性贡献,真做学问;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努力把科研落在实处,把学问融入现实,从而真正为政府决策文件的制定和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办公室党组秘书贺欢发言的题目是《学百年党史 做有为青年》。她认为,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后继,奔赴在不同时代的潮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青春。新时代的青年要立志气、强骨气、蕴底气。既要有理想情怀、家国情怀,又要有人文关怀和底层关怀,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立足平凡岗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于小细节中练就大本领,在小事业里成就大格局,让小人物也扛起大担当!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杨杰博士发言的题目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他指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呼唤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昭示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断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也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供稿: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