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在院九楼学术报告厅为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讲授题为《学史明理 奋进时代》的专题党课。会议由党组成员、副院长许鹏同志主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副组长范柏根同志和组员廖丽君同志到会指导。
张跃国同志围绕三个方面讲授专题党课:一是牢牢把握学史明理这个前提;二是深刻体悟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三是奋发有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新型智库。
首先,张跃国同志指出要牢牢把握学史明理这个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明理之所以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是由我们党立党、建党、强党的逻辑决定的。我们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立党之基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总书记说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我们建党是思想建党,其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我们有先进的思想理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从我们立党建党强党的内在逻辑来看,明理是一个前提,如果我们没把道理弄明白,没把科学理论弄明白,就很难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第一,马克思主义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其根本价值观是要解放全人类,实现人人自由、人人平等,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对世界上的人类来讲具有很高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第二,马克思主义占据了真理制高点——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马克思主义坚持世界物质第一性,强调生产力作为决定性因素的根本标准,指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各个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到目前为止,是解释人类社会最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三,马克思主义占据了实践立足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恩格斯说过,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毕生的真正使命是带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夺取政权,他的理论完全是为了实践,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准备,不是书斋式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要解放全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实现现代化,就得身体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今世界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切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磅礴的实践伟力,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坚定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其次,张跃国同志解读阐释了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的概括和重大论断,贯通了整部党史,打通了历史、现在和未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一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二是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四是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已写入历史史册,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信心决心,鼓舞斗志,激发动力,以史为鉴,奋进未来。
最后,张跃国同志强调要奋发有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新型智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科学哲学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也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我们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现代化),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广州同发展,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破解新时代新难题,跟进新时代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搞明白为谁创作、为谁研究的根本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和反映老百姓所思所盼;要增强定力,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围绕打造高质量研究成果,深入思考论证,奋进建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社科院智囊团作用。第一,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和把握,系统总结和概括提炼广州城市创新实践,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州实践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第二,高水平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构建适应性强、层次鲜明的课题研究体系。紧紧围绕城市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系统组织挖掘策划选题,精心组织力量,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突出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构建系统化设计、专业化支撑、特色化配套、集成化创新的重大课题研究体系。第三,高标准建设重大平台,努力打造新型城市智库成果品牌。完善重大平台建设机制,打造专业化智库平台体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体系、国际化研究网络和枢纽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合作交流,加强话语体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强化广州研究和城市研究枢纽地位。第四,高质量举办重大学术活动,提升话语建构和国际传播能力。完善重大活动举办机制,高水平举办重大学术活动,加强与高端智库、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合作交流,形成机制化、常态化合作关系,建设枢纽型组织、国际化网络,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广州故事,增进国际社会的认知认同,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第五,高站位发挥思想舆论引导功能,构筑思想“策源地”、舆论“强磁场”。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理论栏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等传播渠道,积极发声、主动发声、有效发声,阐释理论、解读政策、引导舆论。强化思想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努力创建思想“策源地”,精心构筑舆论“强磁场”,全面提升智库的话语权和感召力。第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着力加强思想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着力加强组织建设,锻造过硬的党支部和党建干部人才队伍;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正风肃纪反腐,为新时代全面提高新型城市智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坚强保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库力量。
会议上,许鹏同志通报了我院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体情况。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院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自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安排,以努力走前列的姿态和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多形式多层面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院党组及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7次,党支部开展专题学习100多次;组织设立“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系列7本专著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书稿研究编撰工作;设立党史学习教育重大专项系列课题19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开展专题征文两次,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征文研讨会,获得媒体广泛报道,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纳入近期安排。研制刊载“广州党史故事和红色史迹”系列作品16篇,在报刊发表专题理论文章50多篇,在学习强国发表文章、视频60多篇(个),专业人员接受媒体专题采访报道70多人次。深入践行学史力行,察民情听民意,扎实推进深调研,上半年组织开展专题调研120多次;组织开展重大课题13项、青年课题10项、营商环境重大专项系列课题15项、筹备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项课题12项,编撰广州蓝皮书9本,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提交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和省市领导批示20多人次。积极主动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5月以来组织57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参加荔湾区、白云区志愿服务78天次,以实际行动彰显新型城市智库的担当作为,媒体对我院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活动报道10多篇次。我院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实况,在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议,各党组成员深入党支部领学、带学,推动学习覆盖到每个支部和全体党员。
(供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