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调研活动 Home / 新闻中心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译丛近日出版
2020-09-0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持编撰的《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大型译丛近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市委宣传部“两金”重大项目,受到市委宣传部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作为我院主持的对广州海外历史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的大型文化项目,《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译丛侧重于挖掘广州与海外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史,以丰厚的学术资源作为坚实后盾,在海内外邀请资深专家组成学术实力雄厚的专家委员会,精选出一批既具史料价值又有长远学术研究价值的西文著作进行翻译推介,清晰梳理出广州城市对外开放的历史脉络,挖掘出广州作为世界闻名的东方城市的历史细节。这些西文文献的系统翻译与出版,有助于解决目前近代广州城市史研究的诸多疑难问题,也将大大提升广州城市史研究的学术水准和国际影响力。


该译丛日前推出第一辑,分别为《经营管理与财务困境——清中期广州行商周转不灵问题研究》《广州的中国人:一位美国旅人对中国的观察》《真光书院的四十五年历史(1872—1917)》《沙面要事日记(1859—1938)》和《近代华南海盗纪事》。其中由台湾“中央”研究院陈国栋教授著述、我院杨永炎博士翻译的《经营管理与财务困境——清中期广州行商周转不灵问题研究》,以及哈罗德·斯特普尔斯-史密斯编著、麦胜文翻译的《沙面要事日记(1859—1938)》已正式出版发行。


《经营管理与财务困境》一书考察了1760—1843年间休业的36名广州行商经营管理与财务困境,认为初始资金和流动资金不足、财务管理不善、外商放债设险和中国政府处理债务不当,是导致行商常年性和经常性周转不灵乃至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该书搜集和利用了大量中英文原始文献,首次考证整理出36名行商和家人的重要信息以及家庭间的复杂关系,为研究当时广州对外贸易和行商经营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沙面要事日记》一书由《沙面发展要事日记(1859—1938年)》和《广州弃守前后沙面要事日记(1938年9月28日至1938年10月29日)》两部分翻译合编而成。前者以大事记的形式,记载了沙面自1859年成为英国和法国租界区起至1938年广州沦陷前止的发展历程;后者以日记的形式,生动描述了1938年9月28日至10月29日广州沦陷前后发生的历史细节。作为沙面英租界工部局主席,哈罗德先生是沙面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的这部《沙面要事日记》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沙面一段特殊的历史及其日常生活,为学术界研究沙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未来,历史研究所将继续推进《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译丛的出版,并同步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以期通过这项意义重大深远的文化工程,为广州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广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推动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奠定厚重的文化基石。


(供稿:历史研究所黄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