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广州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研究”重大专项课题工作会议
6月12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广州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研究”重大专项课题工作会议,对应研究12个评估指标的专题课题组分别汇报了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鹏同志传达了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调度会精神,并对有关课题研究提出工作要求,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作了讲话。
许鹏同志重点传达了有关市领导的工作要求:成立专门班组解决“信息共享”“电子证照”这一各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加快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对照世行标准形成样本,并注重搜集相关案例;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导向,围绕企业、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展开针对性调查,通过邀请市场主体参与政策制定,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其进行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以市发展改革委与世界银行前期探讨的52个问题为突破点,做好相关工作。工作中既要对标先进经济体,还要注重赶超。当前各部门牵头工作按计划推进,对问题的研究和动态的把握是到位的,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抓住窗口期把工作逐项抓好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要有赶超先进的气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集中解决重点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形成报告报给市委市政府。
12个专题课题组分别就本课题的调研进度、阶段性成果、研究过程产生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和安排进行了汇报。许鹏同志认为各课题组总体进展均不错,调研深入,阶段性成果也较为丰富。为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许鹏同志提出要求:一是树立质量意识。要着眼于长期跟踪研究和研究队伍建设,认真打磨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质量,培养专家队伍。二是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组织多种调研形式,后期可围绕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市场主体,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调研内容不局限于指标本身,可涉及更深层次问题。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找好研究角度,提升研究高度,树立赶超意识,探讨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张跃国同志认真听取各课题组上一阶段的工作及未来工作设想,对各课题组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各研究团队在我院全面参与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调研广泛深入,熟练掌握了营商环境每一个领域的改革现状,分析论证也有系统性,提出的对策针对性、有效性较强,阶段性成果颇为丰富。研究已经超越了迎评工作层面,开始关注和探究更深层次问题。张跃国同志对各课题组继续深化营商环境专项研究提出两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善于提炼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不仅要准确恰当概括文章的思想内涵,还须新颖精炼,引起读者兴趣,让人眼前一亮。二是汇编出版阶段性成果。以各课题组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广州营商环境实践和案例,全面总结、展示我院全面参与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的成效,以编著形式转化今年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长期跟踪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为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张跃国同志强调,我院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智库功能,要在重大问题上有发言权、话语权。作为研究机构,既要扎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体现社科院的独特性,既超越具体政策制定者,又超出高校纯学术研究。通过改善供给,瞄准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引领全市发展。具体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工作,一是要构建营商环境改革研究常态化机制。各课题组要持续跟踪研究,并深度结合自身专业研究领域和专长,拓展营商环境指标的理论概括和学理阐释,不仅着眼于迎评工作,还要深入思考指标设计背后的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提高研究层次,体现研究价值。二是要注重各项指标研究的逻辑协调性。营商环境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研究过程中要围绕市场主体系统考虑,协同设计,保持整体感和大局感,聚焦目标思考核心问题、本质问题,善用改革思维,深入思考各项制度运行中的体系化和衔接性,推动体系建构完善,结构兼容。三是要系统策划宣传。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促进研究成果影响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另一方面也是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宣传工作要系统策划,认真梳理,使其兼具理论思考和价值分量,充分体现社科院工作的意义和特点,从而奠定我院在营商环境研究工作中牢不可撼的地位。
(供稿: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