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弘文创旗舰园:科技让文化更炫丽
摘要:励弘文创旗舰园以5G·新文创为目标,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抓手,以元宇宙为核心,以聚集数字创意产业(数字体验制作技术)为特色,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城市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园区汇聚5G/AI未来影像制作中心、黄埔区文化名人工作室、4K/8K超高清内容制作、版权开发与运营、VR/AR+文创、互动数字投影、交互数字体验、5G·AI新文创、元宇宙数字艺术品、5D科技电影内容制作及软硬件集成等产业元素,形成了“5G·元宇宙·新文创”数字创意产业聚集生态。
关键词:励弘文创旗舰园 文化和科技融合 数字创意 新文创
一、基本情况
励弘文创旗舰园位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区——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8号,产业园面积达19316平方米,以5G·新文创为目标,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抓手,以元宇宙为核心,以聚集数字创意产业(数字体验制作技术)为特色,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城市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历经五年,已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励弘文创旗舰园引进了包括5G/AI未来影像制作中心、黄埔区文化名人工作室、4K/8K超高清内容制作、版权开发与运营、VR/AR+文创、互动数字投影、交互数字体验、5G·AI新文创、元宇宙数字艺术品、5D科技电影内容制作及软硬件集成等企业,形成了“5G·元宇宙·新文创”数字创意产业聚集生态。
二、发展历程
励弘文创旗舰园,是由广州励弘文创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创业产业园区。以集聚5G·元宇宙·新文创产业资源为依托,整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创产业协会、广东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广州分院的平台资源,搭建了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技术服务、数字体验展示、产业资源对接、穗港青年数字体验创业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版权工作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构成的专业化孵化服务体系,打通“文化+科技”全产业链条,打造广州乃至全国重点的、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价值园区。
2016年末,励弘文创公司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租赁和运营1.93万平方米作为励弘文创旗舰园,对外开放,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以数字体验产业为特色的文化加科技专业化产业园。形成了集创意、体验、培训、展演、投资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文创旗舰园。
2017年4月,励弘文创旗舰园正式开园,重点孵化数字体验类、内容IP类、规划设计类三大类优质的文化+科技融合企业。
2018年5月,励弘文创旗舰园成功认定为广州市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019年3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荣获广州十佳优秀产业园。
2019年11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获评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文化和科技融合中心)”。
2020年3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获评为 “广东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
2020年6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获评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站”。
2020年7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获评为“2020中国百家特色载体”。
2020年11月,获得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考核B等级,获得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考核A等级。
2021年7月,承担广东省工业旅游资源库入库项目。
2021年8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被广州市科技局授予“科技金融工作站”称号;被黄埔区科技局授予“企业家服务中心工作站”称号。
2021年9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获评为“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获评为“黄埔区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10月,励弘文创旗舰园挂牌“黄埔区版权工作站”,同时设立了“广州市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科学城调解室”。
2021年11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被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评为“广州最具吸引力文创园区”。
2021年11月,获评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科技创业孵化贡献奖”和“科技创业导师贡献奖”。
2021年12月,被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评为“广东省“2021年度岭南好企业”酷园区。
2022年3月,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22年3月,承担十百千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2022年5月,励弘文创旗舰园获得广州市科技局的第一届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以赛促评”三等奖。
2022年8月,挂牌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成果转化基地。
2022年9月,被广东省促进企业投资协会评为2022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评选“年度最佳产业园”。
三、现状特征和优势
励弘文创旗舰园集聚了七大类文化产业业态,包括文化科技、动漫、游戏、粤港澳文化贸易、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文化会展业态。搭建配套了超20类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企业孵化、文化金融、政策服务、成果转化、产业链对接、展示推广、知识产权、财税法律、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数字创意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构建了包括智慧城市夜游经济、VR/AR虚拟现实技术、文化内容IP、文化科技硬件以及5G·AI新文创等五大优势行业在内的完整的文化科技创新价值链,以此推动技术场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大高质量的文化供给。
(一)打造国家级孵化服务体系,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励弘文创旗舰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科技创业孵化贡献奖和科技创业导师贡献奖”等国家级资质,构建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专职服务人员100%取得孵化从业资格证书;建设完善的投融资服务制度,拥有种子基金4000万元;为企业提供包括基础服务、创业导师辅导、投融资服务、孵化平台服务、立体式体验配套、产业资源对接、科技金融、版权工作站在内的八大专业服务,有效帮助企业创新研发及推广。
(二)形成5G元宇宙新文创产业生态,促进新业态集聚
励弘文创旗舰园打造“元宇宙·5G·新文创”生态圈,以元宇宙为核心,以新型文化产业为目标,以聚集数字创意产业为特色,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重心,发挥超写实数字人、华南最大的元宇宙虚拟动作捕捉影棚、数字艺术品、云创数字人创作系统、VR+党建/博物馆/全景短视频、AR+文旅/影视/教育、5G·AI未来影像创作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职能,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数字服务平台,促进新业态加速集聚。
(三)构建新文创IP版图,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励弘文创旗舰园构建新文创IP版图,融合非遗文化、景区文旅、数字文博、数字艺术品、粤剧IP、音乐IP、文学IP、衍生品、广彩、广绣、汉字、影视、动漫、游戏、新文创等类别,园区内入驻了李海鹰、吴非凡、魏微三位大师文化名人工作室,均获得黄埔区文创十条专项的文化人才工作室奖励。园区利用黄埔区大师人才工作室,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新型文化表现形式,利用科技手段演绎文化故事。
(四)铸造特色品牌园区,凸显影响力
励弘文创旗舰园因其专业化的特色孵化模式,每年政企接待超 800 批次,包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大湾区香港中心及香港青识教育基金会组织的“大湾区校长老师专业发展考察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中宣部文改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委宣传部文改办、广州市委统战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版权局、黄埔区人大常委会、黄埔区委宣传部、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科技局等部门,分别莅临园区参观、交流。
园区以专业孵化打造“文化+科技”特色园区,先后得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光明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中国高新技术导报》《科技文化周刊》《创业导报》等各大纸质媒体报道,今日头条、新浪网、搜狐网、大洋网、中国科技网、ZAKER等新闻门户网站等也对园区进行了报道。
(五)孵化成果显著
园区在园企业共计50+家,90%+为文化科技企业。通过精准、持续的孵化服务,园区入驻的优创合影荣获“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文旅企业奖”;广聚博汇荣获广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20佳;联通沃音乐荣获中国音乐产业大会“音乐产业年度贡献奖”;非遗梦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十大品牌;奇境科技获得VR+文旅优秀合作伙伴;国漫文化获得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数字文化内容创作专项项目;非遗梦、广聚博汇获得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数字文创消费产品专项项目;园区成功引进及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和新四板挂牌企业,帮助企业获得创新创业大赛奖项、项目投资。园区超60%+企业获得知识产权,拥有知识产权1000+项。
(六)打造标杆活动,促进大中小融通发展
励弘文创旗舰园连续两年荣获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颁布“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突出贡献奖”。旨在凸显文化科技特色,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的平台,集聚产业资源,打造行业影响力,为文化科技企业赋能,举办了“虚拟现实的商业应用国际论坛暨展会”、“广州黄埔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创新思维论坛”、“十百千”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服务大会、“广州国际汉字创意大会”、“贵州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对接会”等行业标杆活动。
四.对形势的判断及园区发展的思路目标
近年来,文化产业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不断转型升级,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实践,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搭乘“数字快车”,文化产业也在朝着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科技创新赋予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将是未来的时代主题。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产业资源,推进文化产业与5G、VR/AR、4K/8K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相结合,积极发展新型文化设施,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是未来的方向,也将有力地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意性与文化服务的体验感。
经济发展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文化创意创业快速发展。同时,政府相继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投入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形式多样化,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不断增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文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标准走出去步伐加快,有力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20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558.1亿美元,增长43.4%;文化服务进出口额442.2亿美元,增长24.3%。但同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文化贸易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文化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文化市场复苏态势将不断巩固。
园区发展的思路目标:
(一)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为抓手,创建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新型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园
励弘文创旗舰园获得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颁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颁布的“科技创业孵化贡献奖和科技创业导师贡献奖”等国家级资质,已构建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极力发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行业特点。接下来,以创建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重点任务,围绕虚拟现实、5G·AI/XR未来影像、非遗文化和数字艺术品等打造元宇宙生态,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新型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园,构建特色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格局。
(二)争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凝聚力核心区的代表园区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互联互通,与港澳密切合作,协助塑造湾区人文精神,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展演活动,保护、宣传以海丝、广绣、菠萝鸡等为代表的黄埔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完善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交流,办好VR/AR展、国际影视展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加强粤港澳创新创业交流。促进大湾区创业要素交流合作,为大湾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等机会,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科普教育,共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支持港澳青年参与湾区建设,开创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文化符号,力争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凝聚力核心区。
(三)完善文化科技孵化体系,培育文化龙头企业
深入贯彻文化强省政策,促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完善文化科技孵化体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技术、产品、业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培育本土文化龙头企业,促进文化项目、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集聚。
(四)搭建文化产业活动平台,提升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顺应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趋势,聚集国际、国内文化资源,开展以岭南文化、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周、文化市集等活动,搭建文化产业活动平台,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
(五)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以科技驱动产业振兴
聚焦人文乡情,从文化层面入手,为乡村振兴注智赋能,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应用,助力广东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园区杰出的AI影像技术能力产业生态,助力岭南文化出圈,弘扬岭南大地文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赋能。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将收录全国各地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等影像,依托8K超高清、全景声等5G·AI影像技术,推动旅游、文化等产业转型升级。
五、存在的短板、挑战及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
文化产业园区的软硬配套服务无法满足租户日益年轻化、多样化、数字化服务需求,经营投入产出比下降;园区的运营本质上仍是重资产模式,品牌连锁化及模式输出需更进一步提升。
对策措施:
(一)发挥“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资质的文化纽带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湾区品牌园区
充分发挥文化强省的战略作用,深入推进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吸引和集聚创新创业群体,为产业发展提供引擎。通过广州市统战部颁布的“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资质的文化纽带作用,与香港广州创新及科技协会、暨南大学等机构广泛开展穗港资本、人才、技术项目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对接和技术成果转化,加强穗港数字体验产业互通互补,构建穗港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二)结合“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深挖新文创IP版图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东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明,让这一条连接世界文明的“海上大动脉”,再次成为一条和平与发展、友好与包容、开放与繁荣的文明之路。励弘文创园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结合黄埔文化特点,构建新文创IP版图,融合非遗文化、景区文旅、数字文博、数字艺术品、粤剧IP、音乐IP、文学IP、衍生品、广彩、广绣、汉字、影视、动漫、游戏、新文创等类别,引入吴非凡、李海鹰、魏微等大师文化名人工作室,依托现代高科技表现形式,综合运用VR/AR互动方式,将海丝文化以一种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利用科技手段讲好广东文化故事。
(三)加大孵化体系平台建设投入
励弘文创旗舰园汇集产业资源,以专业孵化为特色,通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技术服务、数字体验展示、产业资源对接、穗港青年数字体验创业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版权工作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八大孵化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专业技术服务、知识产权工作、版权工作、科技金融工作以及特色展示等八大专业化服务,打造引领数字体验产业前沿的专业化园区。接下将进一步加大孵化平台的建设投入,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加速园区企业发展。
六、园区数字化发展
目前,励弘文创旗舰园打造的“5G+WLAN”为一体的“无线园区”网络,通过优化升级4G网络质量,快速实现园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形成立体的网络覆盖,系统推进各制式4G网络向5G网络的发展演进。提高无线网络的广度和容量,实现园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强化产业园区无线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企业的无线信息化建设,加强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力度,融合广播电视、影视、动漫、音乐、体育、游戏等内容,创新打造园区产业生态。
下一步,计划构建园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园区企业应用所需的机房、网络设施与服务器、中间件等基础环境,实现园区相关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空间化和三维化(局部)管理,打造一体化园区企业服务平台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支撑体系,支撑集约化建设和软件及服务模式,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园区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门槛,统一标准、统一平台,最大限度促进各主体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七、园区内企业的数字化发展
以励丰文化、联通沃音乐、优创合影为代表新文创产业的创新领跑者,在具备强大音视频内容生产和聚合能力的基础上,深耕5G新文创、5G新通信、AI未来影像、数据智能等数字化产业,现已形成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布局,包括智慧文旅夜游、4K/8K超高清、AI创作、数字人、XR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专注于文创、文教、文体、文博、文旅五大数字化核心领域场景,赋能城市影像、未来景区、XR教育、数字孪生、科技党建等多行业市场,为数字化发展增光添彩。
八、湾区合作相关
(一)创新开展粤港澳青年数字体验训练营
围绕国家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励弘文创园在2019年举办了两届粤港澳青年数字体验训练营,聚焦VR/AR产业,校企共建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前瞻实验室共研计划,创业培养,系统化的课程培育体系,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育与辅导,通过VR/AR产业实地参观交流,促进资源对接与跨界整合。
(二)合力共建香港(创新科技)产才交流中心
在区委人才办的指导下,励弘文创与香港广州创新及科技协会共建香港(创新科技)产才交流中心。香港广州创新及科技协会执行会长黄锦辉教授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院副院长,同时也是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有丰富的资讯科技学术成果,与香港多家高校、数码港、科学园、科技企业都有密切联系。协会理事会成员多数都有担任中港科技社团的要职。协会每年组织香港企业到内地参加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等,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对话交流合作,促成内地与香港技术、资本的有效互动,助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穗港产学研人士服务,促进穗港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香港广州科技及创新协会与香港多家高校、数码港、科学园、科技企业都有密切联系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招才宣传活动,通过论坛、交流活动、网站、微信、社交软件及平台,多种形式开展招商招才宣传,宣传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吸引境外人才关注大湾区发展。围绕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引进全球优质人才到大湾区创业。同时,通过主办香港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对接会专项活动,促进香港创新科技企业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政策红利。
(三)黄埔区设立广州市对外文化贸易企业库
全省首个对外文化贸易企业库——广州市对外文化贸易企业库正式在黄埔区宣告设立,通过及时掌握文化和旅游企业对外文化和旅游贸易需求及供应产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走出去”、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引进来”提供服务。基地以文化艺术品保税、旅游行业跨境结算、跨境文化和旅游消费、自贸区旅游业开放为核心,以搭建文化旅游会展交易平台、充实文旅产业智库、建设全方位的行业服务平台为重要业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在对外开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基地探索打造元宇宙文化旅游贸易展示中心,配备在地文化展区、文化企业展区、数字旅游展区等主题空间。其中,在地文化展区的展项涵盖粤港澳大湾区地志民俗、本土风物等,打造一个认知、推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项目的平台窗口。文化企业展区展项覆盖多类文化相关领域企业,包括游戏动漫、数字出版、工业设计、文化装备、线上演艺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