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
一、园区基本概况
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巨大产业园”)设立于2009年,位于地铁2号线会江站上盖,是巨大集团利用自有存量土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配套的民营科技园区。园区以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特色园区”全链条孵化产业园,基本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子+数字经济”三大核心驱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
园区占地面积约12.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共分四期开发建设,一、二期规划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期规划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于2020年1月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将以数字经济为导向和定位,引入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四期规划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正在设计中。目前已引入超600家企业,2021年产值67亿元,纳税额超9亿元。
运营以来,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已发展成为广州市重点园区、番禺区重点项目、番禺区九大新兴战略发展园区之一,荣获了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省级孵化器)、十佳优秀产业园、创新服务产业园、广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项目对接成果转化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番禺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49项资质。
未来巨大国际产业园将引入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发挥自身产业基础,持续完善以“创新、科技、生态"为发展理念的生态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平台,打造优质产业空间,助力企业发展与联动,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大湾区数字生态产业园区标杆,加快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
二、园区发展历程
1、立足文化产业,开展数字文化实体经济
巨大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拥有制造业、产业园区和金融业三大业务板块的民营企业集团。
集团旗下2家制造业企业广州番禺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广州长嘉电子有限公司均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致力于打造视听产业新生态,主营产品包括家用音响、液晶电视、LED液晶模组、智能语音音响、智能会议平板、数码音视频产品的文化科技企业,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多项,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二十强企业。主持和参与了国际、国家、地方、团体等19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广东省首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是数字音响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联盟的发起单位。拥有Vtrek、ASTD等自主品牌,已与JBL、飞利浦、LG、先锋等世界知名品牌企业ODM合作,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2、战略转型升级,设立产业园区
2009年,在广州市、番禺区鼓励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高起点、高标准、产业集聚发展的民营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支持下,集团利用旗下2大制造业集聚上下游企业的优势,逐步开展多元发展,将旗下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为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升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已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子+数字经济”三大核心驱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高端园区。
3、坚持实体经济与资本运作并举
与此同时,集团坚持实体经济与资本运作并举,设立自有产业投资基金500万元,并先后参与设立白云民泰村镇银行、广州启程基金、番禺创投基金,引入多个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园区现状特征和优势
1、园区现状特征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而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创意产业在文化领域的集中表现。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味着文化和科技融合走上了新台阶。
目前,广东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初步形成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各环节的产业链,在不少细分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佛山、中山等产业集聚地各具特色。二是数字技术、数字设备制造基础扎实,迭代升级快,具有快速渗透和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较强能力。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在快消品、教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培育形成新增长点。
园区充分利用产业集聚、产业服务、交通发达、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等优势,以文化创意、数字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方向开展招商工作。目前园区入驻企业634家,其中,已培育和引进上市挂牌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四上企业48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超过85家,知识产权数量超过1214项;已注册商标144家,商标总量2707项。园区入驻企业中文化科技企业超170家,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浩鲸科技、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广州众上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星原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化科技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就业7000多人。“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创意与创新水乳交融”是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发展的最大特点,结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背景,园区逐步探索从“文化+科技”向“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升级模式,告别以往企业内部的文化和科技的简单相加,通过企业与产业链条间在相关领域产生融合裂变效应,实现产业链要素融合,并将二者融合裂变带来的产业发展与新动能进一步放大。
一直以来,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项创新性的重大工程,园区着眼于拓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广度深度,注重运用高新技术赋能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构建新的文化业态,努力把基地内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贯穿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此外,园区在提高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集约化水平方面,集成资源、集聚优势,努力打造出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从而打造特色突出、产业链完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在园区内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科技品牌。
2、园区优势:
(1)区位优势:
园区位于地铁2号线会江站上盖,与广州南站一站相隔,可25分钟到达广州市政府,30分钟到达琶洲广交会馆、珠江新城,1小时到达白云国际机场;与地铁7号线相邻(会江站—石壁站),无缝连接番禺新CBD万博中心、广州大学城,为园区输送资本和人才。此外,园区距离22号线陈头岗站仅1公里,距离3号线大石站仅3公里。园区南侧紧靠的南大干线正在加速推进施工,预计2022年底全线通车,加上番海大桥已于2021年2月通车,东新高速将在距离园区150米处修建4个出入口,以及东晓南放射线、新光快速、南沙港快线环绕,未来将形成“佛山-番禺-东莞-南沙”的一条快速通道,为园区通往广州南站商务区、万博商务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等区内重要区域及区外周边地区提供快捷出行选择。
巨大创意产业园区比邻广州南站、广州大学城、广交会的良好区位优势,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价值地带。在粤港澳大湾区门户+高铁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无疑是企业布局华南乃至全国的最佳板块。
(2)产业集聚优势:
园区目前企业总数 634 家,其中已成功引入了 178 家文化科技企业,其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包括巨大汽车音响、由我科技、喜恩恩、星原文化等20余家文化科技产业企业,通过以“大带小”的产业集群聚集区的基础上将基地打造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创新价值园区(以大带小就是指利用园区大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带动园区文化和科技产业链上的小企业协调发展)。在产业聚集上做了以下几大方面的努力:一是通过加强载体、整合优势,园区以一期、二期为载体,为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提供硬件环境;二是成立“科学技术协会”,营造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软环境;三是密切园区文化科技企业的联带关系,充分发挥园区内企业间的互补性,形成信息密集、技术、基础设施共享、降低成本等优势,集聚在空间规模上日益呈现文化和科技融合集群规模效应;最后,为服务文化和科技融合搭平台,专门设立了全周期公共服务平台,从会议、接待、路演以及交流等企业日常办公的各个环节着手,构建了基地内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园区内企业的经营最大化的节省成本,促进园区内企业发展。逐步在园区内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后续支撑等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园区目前荣获了广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广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并牵头在园区内企业召开标准制定研讨会议,带领和发动了近60家企业致力于团体标准的贯彻执行,对行业发展以及打造区域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成功吸引了文化与科技上下游产业企业集聚,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子+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3)运营机构资源优势
巨大产业园由巨大集团投资建设,总规划面积达58万方平方米,已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特色园区”全链条孵化产业园,基本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子+数字经济”三大核心驱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园区龙头骨干企业广州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美厨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和科技企业产业业态公司为代表,鼓励和引导园区的这些文化和科技企业通过产业纽带、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和技术扩散等,支撑、带动园区企业的发展,并在招商的过程中,逐步推 动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和科技产业集群聚集区。2021年园区内所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67.23 亿元,其中,巨大汽车音响2021年营收近8亿元,主要以音响设备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其拥有知识产权数量一百余项,且主持和参与了多项音视频领域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形成了行业集聚,充分发挥了产业集聚的资源优势。
(4)产业配套服务优势
巨大产业园自运营开始就将企业创新孵化服务放在核心地位,目前已建立了以产业运管服务为中心的八位一体产业服务平台,并依托平台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产业运营中心以打造产业生态共生价值网为愿景,以链接资源、赋能产业、创造价值、共生共赢为使命,通过打造基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特色园区”全链条孵化产业园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构建完整的产学研平台、专家团队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有一定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投资孵化的服务能力,赋能项目运营、孵化能力,提高园企共生黏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平台—融资方案,量身定做
依托巨大集团,与多家银行、金融投资机构及担保公司合作,为入园企业提供集金融综合服务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政策服务平台—助力政府与企业间“一站直达”
高效、精准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政府专享项目申报等服务,让企业懂政策、得实惠、享受红利。
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整合人力资源,全面提升人才价值
整合行业各类人才平台,定期组织招聘专场、人力资源沙龙,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和入园企业文化宣传等人资服务。
创业服务平台—聚合创业资源,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金融化、专业化、国家化、网络化为目标,致力于发挥平台的聚合效应,以专业的增值服务为初创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推广服务平台—资源精准对接,产业深度融合
结合巨大集团产业链的优势,帮助企业寻找商务合作机会,开辟市场渠道,加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沟通。
资源合作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共谋发展
整合园区入驻企业资源,增加企业间合作交流机会,力争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基础服务平台—“专享管家”暖心服务企业
物业全方位提供各项基础管理服务,绿化养护、管理以及维护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便捷舒服。
商事服务平台—入园一站式服务,高效便捷解繁琐
设立专门机构对接企业,一站式解决企业入园各个环节,节省企业时间,提高企业效率。
四、对形势的判断及园区发展的思路目标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供给质量明显提升,文化消费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将深度融入国民经济体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文化产业业态将呈现出加速数字化进程,实现“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文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改革畅通内循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对外文化贸易结构升级,全媒体融合深化,文化遗产价值创新转换等发展趋势。
巨大产业园早期已意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围绕“文化+科技”产业内容创作服务、文化贸易、文化数字化、业态融合、生态集聚等发展趋势,成功引入了巨大汽车音响、星原文化、星杰玩具、泰泽动漫等相关文化企业,并已在园区内形成创意设计、动漫创作、文化装备生产、文化传播、数字音响等业态,但园区内文化产业结构尚还需优化,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偏弱,创新创意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仍需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渠道建设。
由此巨大产业园制定《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十四五发展规划报告》,带动文化传播类企业牢牢把握我国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出海模式,扩大对外文化产品贸易,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创意设计、动漫创作类企业向提升质量、注重原创、深耕内容方向发展转型,培育文化品牌,以文化品牌促进文化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园区文化投资企业成立基金,扶持园区中小微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引导科技企业积极探索文创模式,与文化相关企业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发展,实现合作互补,助力在园区构建健康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将从“文化+科技”向“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模式升级,逐步强化大中小微文化企业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格局,实现园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巨大产业园还计划将园区打造成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区等区域的文化协同共进,增强区域合作的凝聚力,以点带面,带动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未来巨大国际产业园将引入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发挥自身产业基础,持续完善以“创新、科技、生态"为发展理念的生态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平台,打造优质产业空间,助力企业发展与联动,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大湾区数字生态产业园区标杆,加快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
五、存在的短板、挑战及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
巨大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地域文化底蕴,也离不开完善的科技创新大环境,但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看,文化产业对地区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仍然偏低。当前,园区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文化企业整体呈现小而散、小而弱的现状,通过市场自发生长逐渐强大的大型民营文化企业或大型民营文化集团寥寥无几,文化服务企业水平不高,受产业规模小和集约化程度低的限制,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导致许多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较好,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尤其是与科技的融合不足,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一些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与科技交融度低。有的传统产业如出版业亟需用数字化、信息化对其进行改造,优化结构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但进展一直较慢。应用现代科技展现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很不充分,致使有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得不到发扬光大。
巨大创意产业园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需轻装上阵,进一步提升对园区工作的战略认识,做好发展规划并全面贯彻、长期实施,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更充分地释放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实现园区科技创新大发展;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结合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开展园区功能分区与合理布局,实现园区高效发展;进一步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和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的运营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和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园区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强化自身科技企业园区的主体作用,加强服务团队建设,深化创业孵化服务,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实现园区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园区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的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