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7年,广州在交通建设上将遵循怎样的路线图?
2018年11月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广州要打造开放式、立体化、智慧型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作为指导广州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还提出了未来广州客货枢纽空间布局。在客运枢纽布局方面,《规划》提出要形成“双芯两极”。
“航空芯”: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连接广州北站、广州机场站形成世界级空铁联运枢纽;
“主城芯”:依托广州中心火车站(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站,合理布局汽车客运站,建设广州枢纽中心;
“南沙极”:以南沙邮轮母港、南沙站为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高品质服务枢纽;
“东部极”:以新塘站、增城站为主,打造东部门户枢纽。
在货运方面,规划围绕南沙港区、白云机场、广州集装箱中心站等,设置“双核一带”货运枢纽布局。
“南沙核”将以南沙港为核心,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机场核”将围绕广州白云机场,推动空港和铁路港融合,打造高端货运经济区;
“环城带”将在广州主城区外围,围绕铁路货运通道和二环高速公路,布局广州集装箱中心站、增城西物流基地、白云货站等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产业聚集区形成紧密互动格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到了2035年,以广州为起点,你可以快速地到达全球任何地方。广州与全球连通性的提高,势必会提升广州的全球城市排名。发达的陆海空交通体系,会为广州会注入更多的发展活力,集聚更多的全球高端资源。”广州市社科院区域所负责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剑博士相信,广州未来一张靓丽的名片将会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南沙极:开放的交通体系
支撑建设自由贸易港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要在南沙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另外,无论在客运还是货运布局上,都对南沙进行了安排。南沙不单要成为广州客运枢纽的“南沙极”,也要成为广州货运枢纽的“南沙核”。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南沙邮轮母港、南沙站为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高品质服务枢纽,同时以南沙港为核心,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覃剑指出,建设自由贸易港需要在一些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把目前的开放程度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自由贸易港本身是全球最自由、最开放的特殊功能区,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型交通体系来作为支撑。
在开放的交通体系打造上,覃剑认为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国际航空网络,一是国际航运网络。
“国际航空网络可以满足全球高度要素快进快出的需求,国际航运网络可以满足全球大宗商品大进大出的需求。两张网络合力,配合开放的体制机制,把全球的要素吸引到南沙来。我们就可以对这些要素进行再整合、创新、配置,进一步推动其增值。这样反过来又会增强自由贸易港的功能。”
覃剑表示,目前南沙发展中已经有了庆盛这个位于区内北部的枢纽,下一步应该是谋划建设区内南部另外一个交通枢纽——万顷沙。
根据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南沙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中心,但目前南沙的南部还缺少一个交通枢纽。尤其是在深中通道开通以后,以及龙穴岛等南沙南部地区开发建设走向纵深,万顷沙交通枢纽无论对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还是对南沙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东部极:打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部
便捷通道
“此次规划提出以新塘站、增城站为主,打造东部门户枢纽,契合了广州东部发展的战略需要。” 覃剑指出,东部地区广州开发区和增城开发区拥有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平台,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区,需要有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进行支撑。
覃剑认为,此前已经有广州第二机场将选在增城的消息,如果能把第二机场纳入东部极枢纽协同打造,极有可能会在广州城市版图中培育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增长点。“另外,通过东部交通枢纽,广州可以打开东部到深圳、惠州乃至粤东地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联系通道,形成一个新的辐射源,进一步提高广州对区域腹地的拓展能力。”
主城芯:通过高铁进城
更快连接到其他重要平台
《规划》首次提出将广州站和东站打造成为中心火车站,并将推动高铁进城,一体化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新增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联络线、京广高铁引入广州站联络线、三眼桥至新塘通道扩能,实现高铁线路引入中心城区。
对于新增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联络线,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 刚刚开通不久的广深港高铁目前在广州的终点站为广州南站,距离中心城区比较远,计划将把广深港高铁延伸到广州中心城区,但具体是怎样的行驶路径、停靠在哪还在研究。
“高铁通到市中心,首先是能方便商务人士通过高铁能够快速地直达市中心开展商务活动,或者通过市中心再便捷到达主要经济功能区,有效降低了高端要素流动的时间成本,必然会对广州的发展带来很大促进作用。”覃剑直言,虽然目前从市中心去南站的交通已经有多条便捷的通道,但是毕竟从市中心到南站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很显然,如果广深港高铁能够进入市中心,广州与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其它城市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市中心的火车站市政交通配套改善问题。当然,在对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进行一体化改造时,要统筹改善周边道路的交通,不要让高铁进市中心加剧了火车站周边的拥堵程度。”
航空芯:机场跟北站
共同打造大湾区湾北门户
《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里,包括推动机场、港口、铁路等各类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具体而言,广州将规划建设白云机场高铁站、实现机场引入高铁线路,加强国铁、城际、地铁规划衔接,实现无缝换乘。
而就在11月26日,白云机场与珠三角城际公司共同宣布,新白广城际轨道在白云机场的T1站全面施工。
“新白广城际轨道”是增城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的城轨项目简称,是穗莞深城际客运主轴的北段、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增城新塘站,途经白云机场,抵达花都广州北站,全长77.57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全线设站13座。工程计划于2021年9月完工。
届时,珠三角多地城市旅客将可搭城际轨道直达T1、T2航站楼,从广州北站到白云机场仅需7分钟。未来珠三角的城际旅客可以“下了城际、就上飞机”。
覃剑对此点评,新白广城际铁路工程建成后,将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更加联系紧密起来,推动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空地一体、空铁联运、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另外,由于白云机场周边设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北站周边正在规划建设北站商圈,从经济上来说,北站商圈可以跟临空经济示范区实现很好的资源整合。“白云机场可以跟广州北站考虑进行一个整合或者互联互通,例如说在广州北站设立候机楼。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白云机场跟广州北站可以考虑协同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北门户。”
覃剑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两个拓展方向,一个是出海拓展全球市场,另一个就是向北拓展内陆腹地。
所以,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可以考虑作为大湾区的湾北门户来进行打造。“如果广州申请的144小时免签政策得到国家批复,广州北站的功能又会进一步放大。因为机场带来的国际旅客可以通过北站乘坐高铁到华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进行旅游或者开展商务活动。”
未来:快速到达世界任何角落
和随行选择交通方式
根据《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的路线图,要以拓展国际交通功能为核心,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为准则,推动空港、海港、陆港三港融合,打造开放式、立体化、智慧型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将广州建设成为引领全球现代交通发展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何理解广州在未来将要实现的具有引领性、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覃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期待。
一是以多式交通协同来引领,广州拥有海、陆、空等多种交通优势,未来可打造形成完善的空-港、铁-港、公-港、江-海多式紧密协同、高效运转的集地上地下水里空中立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是以区域交通协同来引领,即通过整合集成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港、航运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资源,强化自身综合枢纽地位。
三是交通产业空间协同来引领,即以交通为牵引,形成城乡空间、水陆空间、岛城空间、港城空间、产城空间协调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交通为基础,带动商贸经济、平台经济、流量经济的发展。
四是智能绿色协同交通来引领,率先在无人驾驶、车联网、新型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理念和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成人民满意的综合交通枢纽。
展望2035广州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前景,覃剑给出了这样一幅具象的画面:以广州为起点,可以快速地到达全球任何各地。“发达的陆海空交通体系会为广州会注入更多的发展活力,带动更多的全球高端资源来广州汇集。”
此前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发布了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广州排在全球入选城市的第27名。这个排名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全球网络连接性。“广州交通体系的发展将使广州和全球网络连接性进一步增强,广州在国际城市的排名有望更进一步。”
不仅如此,到了2035年,从广州开始出行的人们,还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交通方式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交通工具不再仅仅是广州人出行的工具,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体验享受角色,甚至形成一种交通体验经济。未来,国际综合交通枢也将成为广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文章来源: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广州城市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