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区
中国数字E-park产业园:打造清晰的产业路线,助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中关村意谷(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数字E-park产业园:打造清晰的产业路线,助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严子堉

单位:中关村意谷(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 园区基本概况

中国数字E-park园区是黄埔区区级文化产业园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伴河路190号,紧邻黄埔区政府以及香雪核心商业区。园区总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其中产业部分运营面积近40000平方米,是黄埔区重点打造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园区集数字文化产业研发、文化创新、企业孵化、产业聚合及配套服务为一体,其中还包括了酒店、多功能会议厅、商业街、公寓、智慧食堂等配套,是多元化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了黄埔区文化产业新的示范亮点。中国数字E-park园区以“打造黄埔区数字文化创意基地”以及“京广文化新干线”为主题,为文化企业打造最富有产业气息的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地,并被评选为“2021广州最具成长潜力文化产业园区10强”

中关村意谷(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9日,在黄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牵头支持下,由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蚁米孵化器有限公司三家共同出资设立,作为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运营中国数字E-park园区,确定园区产业方向以数字经济为主线,以科技+文化企业为入驻主体,打造区域内的标杆文化产业园。

 

二、 园区发展历程

2020年4月1日,园区运营团队正式成立。运营公司大股东中关村e谷派出经验丰富的总经理,对运营团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同时确定招商方向并开始搜集相关行业信息,策划制作园区宣传资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走访行业协会等组织,为园区的招商运营工作做好了完善的筹备和客户资源储备。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园区装修工程滞后了半年,导致储备客户流失,这为园区的顺利启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020年12月1日,中国数字E-park主体工程正式完工。园区运营管理团队按照既定的“数字+文化”产业方向,通过组织和参加相关行业活动、策划招商对接会等多渠道进行招商,顺利接洽了广州漫城文旅以及生命头条集团两大文化企业,并成功促进其落地入驻园区,打响了园区产业招商的第一枪。

2021年以来至今,中国数字E-park园区开始发力,继续扩大招商渠道,同时与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在经过一系列走访、洽谈后,园区运营团队成功促进了赛文创影、澳飞扬标识、新烨数码、科建设计、得一藏品、南方电影、颐境教育等32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与此同时,园区通过中关村e谷在全国和科学城集团在本地的资源,接触洽谈了大量优质文化类企业、机构,包括紫荆文化集团、天纵实业、中非研究院以及中金设计公司等,并在2021年广州文交会系列活动之2021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系列榜单发布会中,入选“2021广州最具成长潜力文化产业园区”10强榜单并被广州社科院、羊城晚报联合评选“大湾区文创园区产业智库 智库单位”。

目前,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区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国数字E-park园区已经成为了产业链明晰、初具产业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在黄埔区文旅局“文旅10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数字E-park园区持续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加速了所有入园企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地方首屈一指的文化产业园。

三、 园区现状

在硬件条件方面,中国数字E-park园区的优势在于“标准较高、配套齐全”。园区整体工程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完工交付并投入运营,作为商业产业综合体,区域包括:一栋13层U型标志性建筑甲级写字楼,1-2层为临街商业体,3-13层为高级写字楼,写字楼每层面积为3300平方米;一栋20层高端服务式酒店公寓,其中包含会议室、西餐厅、酒吧、健身房等配套;三个独栋总部经济大楼,每栋2250平米,专供总部企业使用;四栋精装修酒店式公寓,可拎包入驻。目前园区已经配套了相关功能区如下:办公、餐饮(喜粤酒家、麻辣风云火锅、橘园湘菜、得米咖啡、杏荟餐厅等)、会议室(四个高端室内会议室,以及一个户外发布会议厅)、健身房(瑜伽室、游泳池)、生活超市、酒店、公寓、地下停车场等。

在软件服务方面,园区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大股东中关村e谷的”e谷脑“管理系统和624服   务体系,为企业提供6类服务产品、4大支撑体系和2个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E-park运营团队强调做好企业经纪人的角色,做中小微企业的贴身管家,全流程服务不掉链,通过企业政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服务、企业会员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共赢未来。

在政策服务方面,园区运营团队通过专业化的政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获悉不及时、政策解读不专业、政策申报不规范、无详细政策规划等难题,从而提升了企业政策申报的效率及成功率,使企业获得发展路上的重要资质和支持资金。

在投融资服务方面,园区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与专业化的投融资服务包括股权投资、FA顾问服务、企业融资发律咨询、“亿股汇”高端闭门会等,进一步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企业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园区运营团队可为企业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注册、商标交易、专利申请、专利挖掘、专利布局、软件著作权申请等全链条服务,最大程度帮助企业解决在创业路上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

中国数字E-Park企业服务项目清单

服务项目

服务明细

申报节点

企业基础信息

企业注册

常年受理

企业迁入

常年受理

企业工商信息变更

常年受理

企业租赁合同备案

常年受理

政策申报

广州市、黄埔区政策及项目(工信局、科技局等政策)

按政策要求

项目申报

科技企业产业入库

省级、市级、区级培育库入库代申报

按政策要求

企业入统

企业区级、市级产业入统代申报

常年受理

高企培育入库

入库申请办理

常年受理,集中审核

科技型中小企业

认定申请

每年2-10月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申请

每年4-9月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办理

每年1-5月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认定申请

每年3-4月

商标

商标检测

常年受理

国内商标申请

常年受理

变更申请人名、地址

常年受理

商标许可备案

常年受理

商标续展

常年受理

商标转让

常年受理

商标确权

常年受理

商标评估

常年受理

商标驳回复审

常年受理

知识产权基础服务

软件著作权

常年受理

作品著作权

常年受理

发明专利

常年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

常年受理

外观设计专利

常年受理

知识产权交易

常年受理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常年受理

社保补贴代申报

员工社保补贴(对象:企业)

常年受理

员工社保补贴(对象:员工)

常年受理

企业资产及贷款

资产评估

常年受理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融资

常年受理

贷款贴息及扶持申请

常年受理

专利增资扩股规划

常年受理

企业管理

企业战略规划

——

招投标咨询

——

制度流程体系建设

——

渠道、供应链运营管理

——

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

——

人力资源核心模块管理

——

员工持股平台设计

——

投融资咨询服务

资本整合及运营

——

企业投融资服务

——

股权投资(PE)

——

风险投资(VC)

——

中小企业成长辅导

——

其它服务

市场资源对接

——

员工福利

常年受理

残保金服务

常年受理

品牌策划

——

合同与商务策划

——

法律

——

财税

——

 

四、 特征和优势

中国数字E-park园区自2020年12月开园,就一直秉承让产业服务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的使命,与企业共成长的价值观,与园区企业相互依赖,相互成就。

园区运营不再是传统的招租收租,而是从产业服务综合提供商的角度,园区管理团队每个人都是企业服务的经纪人。园区通过对各条文化产业链的梳理,制定了了针对性的招商方案策划,并在园区形成不同的产业小生态。目前,中国数字E-park已经集聚了多条文化相关产业链:

ž 在影视产业链方向,以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龙头,集聚了盛丰南方电影、赛文创影、视效未来、嘉宁时代等影视行业企业,助力打造电影和科技融合示范项目,形成数字电影工业集成性,引电影产业以及关联产业体系的集聚。

ž 在数字文旅产业链方向:以漫城文旅为龙头,联合岭南大学动漫学院、漫游科技动漫培训基地,提供基于企业项目实践和产业资源优势的产教融合服务。吸引更多动漫内容制作公司进驻园区,集聚动漫元素与多媒体互动科技,并通过整合动漫、游戏、科技资源,打造科技+旅游的产业生态。

ž 围绕新烨数码、颐境教育、漫城文旅的亲子主题乐园,结合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围绕文化+教育的“寓教于学+研学体系合作”模式,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资源整合和进驻园区,打造文化+科技+素质教育生态链。

ž 围绕澳飞扬标识、伊神设计、科建设计、凤皓广告、木森装饰,打造涵盖建筑设计、标识设计、生活美学、广告设计、家装设计的优质的创意设计产业链。


五、 园区发展的思路目标

引导园区内骨干文化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大中小微文化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群,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并通过每年举办的e谷之星活动、联合各行业协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营造激发园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进园区与高校、人才培训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

一个园区的运营打造,在按照产业方向招商的同时,招商引资方式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选商育企,聚合上下游企业及关联业态,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园区运营管理方式由“房东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形成园区与入驻文化企业互促、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坚持数字+科技+文化的方向,继续聚集、服务数字文化企业,为实体经济赋能。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所谓“产业园”“孵化园”,但大量所谓的园区本质上都属于物业、地产租赁的范畴,它们以传统的营销及出租手段,依靠传统物业服务与低廉的租金吸引企业客户。因此大量的企业在进入这些所谓的“产业园”“孵化园”之后,只能获得一定的物理空间,而产业园运营所需要的政策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一概没有,这会给不了解情况的入园企业造成误解,耽误企业发展的良机。

新的产业发展形势对新型的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园区作为孵化载体,所肩负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载体的提供者,而是应该成为“产业服务综合提供商”,为入驻企业提供日渐完善的企业服务,让产业服务成为日渐增长的引擎。

 

六、 存在的挑战及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中国数字E-park园区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挑战:

第一,无序竞争加剧。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所谓的“产业园”,使用传统地产招租的手段,以“低质低价”的手段进行无序竞争,以“过度美化“的方式虚假宣传,只讲求“去化率“,只关心”收租金“,用看似低廉的租金吸引对此一无所知的企业入驻,对于产业打造以及园区企业的良性发展一概不管。因此,大量的企业在进入这些园区的时候,会被每个月高昂的租金所困扰,却无法通过政府政策申请补贴缓解压力;同时,企业也很难获得与之匹配的产业服务,在发展的路上面临无人指导的窘境。

对此,中国数字E-park园区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园区载体硬件水平并将租金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商业氛围及基础设施配套,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硬件办公环境;同时,园区要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优势,以中国数字E-park园区为例,通过与当地文旅主管部门的沟通,促进针对园区文化企业的“文旅10条“政策落地,给予入园企业实打实的租金及退税等优惠政策,并在企业入驻后也要十年如一日地为其进行产业增值服务,让园区伴随企业一起成长。

第二,产业日益复杂。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在园区目前的再谈企业中,所涵盖的产业越来越多元化,例如:元宇宙+数字偶像平台项目、生活美学+区块链项目等。其中许多文化企业的新发展方向涵盖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等交叉行业,这对园区的产业链打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中国数字E-park运营团队在持续学习“数字+文化”相关产业链最新的资讯和知识,力图了解每个企业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要做到真正了解企业的业务和背后的逻辑,在企业正式入驻园区前就将其做好产业分类归纳,并将其与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放在一起,把相关资源聚集起来,以提升整体办公氛围,并最大程度促进园区内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互换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