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相关信息
指导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支持单位: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香港)
会议地点:中国大酒店二楼丽晶殿B厅(广州)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演讲中在演讲中对过去一年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进行了梳理。他指出,“从‘六稳’到‘六保+六稳’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大体上就是过去一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形势判断和经济政策布局上的一个基本轨迹。”当然,“六保”“六稳”并非平均用力。“六保”最重要...[ 详细 ]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在演讲中指出,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发展格局需要金融支持,我们需要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现代金融体制意味着富有活力的金融机构、高效配置的金融市场、严格有序的金融监管、成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灵活协调的金融宏观调控。他...[ 详细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演讲中提出,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一流湾区,关键在打造创新湾区的品牌效应。他指出,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要求,创新要聚焦在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科技创新、治理创新三个方面。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要充分发...[ 详细 ]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发展既有美好前景,也面临重大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债务灰犀牛。疫情冲击下,全球范围内债务攀升。其中,政府债务攀升最快。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杠杆率超过了100%。中国显性的政府杠杆率只有40%多。如果仅从这个数字来认识中国的债务结构和风险是远远...[ 详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泓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以优质廉价的生产要素、积极务实的国内政策为基础,结合外部的技术、资本和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劈荆斩棘,以外促内、深入融入到东亚、甚至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发展格局,并成长为充满活力的世界工厂。这样的发展格局不仅促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 详细 ]
作为华人学者,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院长洪风指出,中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治国方略,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过程中,产业转移,环境治理,民生工程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十四五”规划受到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具有国际示范意义,是大...[ 详细 ]
联合国人居署高级经济学家马尔科·卡米亚,分析了全球经济增长格局、趋势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比较了近三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4%,2021年则反弹至5.2%,其中,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率为1.9%。他比较了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劳动力生产率增长趋势,...[ 详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汪红驹认为,只要保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他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确定性趋势因素:第一是我国人口总量仍...[ 详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认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理论上看,内外循环都决定着分工促进着经济的增长; 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时期坚持内外“双循环”政策; 从全球看,内外循环是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从容应对。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双循环”战略是短...[ 详细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李善同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以国内循环为主是大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详细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他认为,要支持区域...[ 详细 ]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原司长唐元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全球一枝独秀,从更长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高增长发展轨道,“十四五”期间应该保持6%增长速度。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他预测,2025年,我国GDP总量可望达到21万亿美元,...[ 详细 ]
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认为,要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政策总基调。更加注重加强和搞好宏观经济的预期管理。总的说,要从国际上预期管理的实践中获得借鉴和启示...[ 详细 ]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部长、教授戴二彪从分析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概念切入,分析了城市群在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作用。他认为,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的确非常快,但是从供给侧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中,对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过度依赖,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贡献偏低。而中国少子老龄化日益...[ 详细 ]
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回顾并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合作。1970年香港已经是世界工厂。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制衣等行业转移到内地,香港通过“店”把珠三角生产的东西卖到海外,香港经济从工业聚集发展逐渐转变成生产性服务行业主导。这种经济协作模式到2000年开始出现变化,香港的“...[ 详细 ]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认为全球化与信息化促进全球要素流动,流动性与全球化、信息化共同塑造世界发展格局,世界湾区形成、发展于全球尺度和本地尺度下的要素流动网络之中,流动性和世界湾区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孪生关系。他认为流动性主要有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四种表现形式。为了促进...[ 详细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认为,广东早就有了内循环和外循环。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广东充分利劳动力及工业生产要素成本低,抓住国际分工的机会,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实际上,这就是“双循环”的发展模式。这种自发的双循环是面向国际市场,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导向实现国内生产要...[ 详细 ]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围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国家“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结合国家现在经济运行情况,细谈了澳门特区的功能定位。他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国家对澳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就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希望澳门发挥******旅游业的优势,成为中国与葡语国...[ 详细 ]
围绕产业多元、城市韧性与区域合作,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刘成昆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他指出,“十三五”以来,澳门经济多元化初见成效。他认为,产业结构多元化对大湾区城市整体经济韧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多元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特质,在面对剧烈波动的外部市场环境时,能够促进区域系统实现快速地自我...[ 详细 ]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晓玲指出,当下的经济,在复苏中充满了很强的变数。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加强国内国外双循环,实现在不确定性求增长。首先,从全球的产业链上来看,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不仅是供应方,而且是需求方消费支出的减少。第二,生...[ 详细 ]
广州要做新型全球化的推动者、区域化的引领者、数字革命的先锋者、高端价值的创造者、人民城市的践行者。打造“新科技+新商业+新文化+新经济”特征的新动力引擎系统,将有助于开创出具有广州特色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剑“十四...[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行,专家纵论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大湾区应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引领者开拓者 11月27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行。刘力勤 摄 未来中国经济形势怎么样?经济工作又该怎么干?11月27... 2020-12-03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行迈向“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谭敏、许晓芳、穗社科宣论坛现场 专题 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 2020-12-03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学术会议在穗举办新华社广州11月29日电(记者吕光一)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办,论坛以“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深... 2020-12-03 [ 详细 ]
迈向“十四五”新发展格局 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广东经济科教频道 2020-11-28作者:翟雨萌 (实习)责任编辑:丁海利 强燕 2020-12-01 [ 详细 ]
“十四五”期间要警惕债务灰犀牛,真正改善收入分配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十四五”期间中国发展既有美好前景,也面临重大挑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看来,其中一个就是债务灰犀牛。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 2020-12-02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学术会议在广州举办深入探讨“十四五”期间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宏观战略、宏观政策和大湾区“双循环”枢纽的融合发展等问题朱绍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李娜娜11月27日,由中国... 2020-12-02 [ 详细 ]
迈向“十四五”: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全球价值链稳定性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在过去一年中,从“六稳”到“六保+六稳”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变的是周期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相交织,不变的是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不变的是供给侧改革这条线,同时改变的是外部环... 2020-12-02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 学术会议在广州举办面向港澳地区和海外宣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政策。“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起和组织,在香港(或澳门)召开的年... 2020-12-01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学术会议在穗举办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穗社科宣)11月27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为主题,来自联合国人居署... 2020-12-01 [ 详细 ]
广州应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超级链接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广州的战略使命是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超级链接;战略指向是全面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区域带动力和全球影响力;战略... 2020-12-02 [ 详细 ]
迈向“十四五”: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中国三大增长极地区中,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相比有较大的差别,那就是珠三角与国内各省的联系小于它与境外国家与地区的联系。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 2020-12-02 [ 详细 ]
大咖齐聚!共议“十四五”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起和组织,在香港(或澳门)召开的年度高层国际学术论坛,是面向港澳地区和海外宣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 2020-12-02 [ 详细 ]
“十四五”期间要警惕债务灰犀牛,真正改善收入分配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十四五”期间中国发展既有美好前景,也面临重大挑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看来,其中一个就是债务灰犀牛。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 2020-12-02 [ 详细 ]
聚焦“十四五” 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11月27日,“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为主题。本次“十四五”规划肩负着我国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打赢科技持久战的历史使命。那么本次论坛关于国民经济在... 2020-11-30 [ 详细 ]
广州:迈向“十四五”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2020-12-02 [ 详细 ]
2020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并得到冯氏集团李丰研究中心(香港)支持。论坛以“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 2020-11-30 [ 详细 ]
中国经济未来如何运行?这个高层国际学术论坛释放了这些信号"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 2020" 论坛于 11 月 27 日在广州举行。论坛以 " 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 " 为主题,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家... 2020-11-30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广州举办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 记者皮泽红报道 11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 2020-11-30 [ 详细 ]
聚焦“十四五” 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11月27日,“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为主题。本次“十四五”规划肩负着我国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打赢科技持久战的历史使命。那么本次论坛关于国民经济在... 2020-11-30 [ 详细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
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
指导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支持单位: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香港)
会议地点:中国大酒店二楼丽晶殿B厅(广州)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7日
时间 | 环节 | 内容设置 |
9:00—9:30 | 开幕式 | 主持人:朱名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领导致辞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学部委员 徐咏虹 广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合 影 |
9:30—10:30 | 主旨演讲 | 何德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
10:30—10:40 | 茶 歇 | |
10:40—12:00 | 主题演讲1:“十四五”期间构建中国经济新格局的宏观战略 | 主持人: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晓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宋 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洪 风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线上发言) 马尔科·卡米亚 高级经济学家,联合国人居署(线上发言) 汪红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 |
14:00—15:00 | 主题演讲2:“十四五”期间构建中国经济新格局的宏观政策 | 主持人:尹 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善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肖金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唐 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原司长 郭克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戴二彪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部长、教授(线上发言) |
15:00—15:10 | 茶 歇 | |
15:10—17:10 | 主题演讲3:“十四五”期间大湾区双循环枢纽的融合发展 | 主持人:张家敏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线上主持)
叶嘉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线上发言) 王为理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梁 琦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叶桂平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线上发言) 刘成昆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 张晓玲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线上发言) 覃 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17:10—17:30 | 闭幕式致辞 | 何德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