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ENGLISH
研究报告 Home / 智库成果
广州市社科院:2019年度14项重大课题成果
2020-01-06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14项2019年度重大课题成果

决策研究做深做实 服务广州出新出彩 

南方日报(全国版) A09 |  专题     2019-12-18


2019年12月13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2019年度重大课题成果。一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围绕广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设国际大都市等方面组织开展了14项重大课题研究,并同步开展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新型城市智库奠定了新的基础。


重大课题研究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创设并实施的一种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机制。“我们每年围绕重大决策需求,由院立项资助,院内各研究部门分别承担一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的重要选题,并将重大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该研究部门及其全体研究人员年度考核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鹏介绍,该院制定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管理办法》,构建“1(1个重大课题)+1(1场学术研讨)+N(若干项研究专题)”的基本工作体系,努力推动“研究专报+刊物发表+成果发布+媒体宣传”的组合式成果转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介绍,今年14项重大课题成果重点聚焦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把综合性、系统性研究与分领域专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课题选题、过程管理、论证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努力提出新回答、新概括、新观点,为决策服务,为公共政策提供参考。


聚焦大湾区发展 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不少重大课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配置时空效率研究》认为,无论是各级政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体行动,还是社会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殷切期盼,都将高度聚焦规则衔接、创新驱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而各类要素资源能否便捷有效流动和优化高效配置,将是上述重点领域建设成效的直接衡量指标。


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人口、就业、企业和城市联系的时间演进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配置整体有效,从时间上看,大湾区物质资本配置效率有波动下降之势、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上升之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稳定之势。


从空间上看,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经济活力和要素资源总量高于西岸,湾区内部经济活力和要素资源分化明显。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分异意味着建立大湾区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推动要素流动极为重要。报告提出,未来,大湾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资源投入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对大湾区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意义重大。


推动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和发展,是广州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要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优势,一定要借助港澳,特别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质资源。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背景下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研究》提出,广州要依托已有重大平台建设跨境私募股权交易平台,推动科创企业利用港澳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及港澳私募股权管理机构,争取合格境内投资企业境外投资试点,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聚焦国际大都市建设 塑造“一城两都三枢纽”城市品牌


在世界城市的竞争中,城市品牌形象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并有效转化为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力点,为城市国际化发展形成重要助力。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布的《广州提升国际大都市品牌形象研究》,通过总结学术文献、主流媒体、外文图书等三种载体中呈现的广州城市形象,发现国际普遍接纳的广州城市形象元素包括商贸、对外开放、花城、粤菜、岭南特色文化、交通联结中外、科技创新等,构成广州构建国际大都市品牌体系的基础优势。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立足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广州可精选城市发展优势领域,提升和创新城市品牌,以“世界花城”为核心品牌,高标准打造国际商贸之都和美食之都,充分展示广州作为创新枢纽、开放枢纽、文化枢纽的实力、活力和魅力,塑造城市特质彰显、内涵价值丰富、识别度高的“一城两都三枢纽”城市国际品牌体系。


人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国际大都市的人口是流动和开放的。“对标建设国际大都市,广州的人口服务与管理应回答时代和区域赋予的挑战。”城市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中人口服务管理研究》提出,广州要迅速进行人口服务与管理层面的创新,从“落户抢人”升级为全面系统的“服务与管理抢人”,抢占先机,赢得城市未来。


现代市场研究所发布的《强化广州国际大都市商贸功能战略研究》提出,今后广州应坚持多样化、综合化的战略方向,努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消费、贸易、会展、客流、物流等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协同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的综合型国际商贸中心。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还应不断提升综合城市功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提升广州综合城市功能的战略研究》提出,广州围绕强化“高端、广域、控制性”集散功能,以城市空间、城市产业、城市秩序、城市文化为四个战略维度,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世界文化名城为三大战略突破口,着力提升国际经济、资源配置、知识创新、文化引领、国际交往、国际交通六大战略性功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 构建高端化国际化产业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州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而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加快构建广州迈向全球城市的产业体系:趋势研判与战略路径》提出,面向未来,广州产业结构体系必将走向高端化、国际化,通过强化创新“引擎”,打造多元动力结构,依托多层次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网络,实现产业能级的整体跃升。


该报告认为,广州谋划未来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布局导入为先进制造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凸显富有人文艺术价值、满足现代人品位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必须大力扶持掌控产业链高端、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枢纽性产业。


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要着力扩大制造业发展规模、提升企业生产效益以提升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实效,大力发展IAB、NEM等先进制造业,聚焦重点领域,加紧布局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全方位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软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全球技术发展态势与广州的选择》认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尤其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


未来,广州一方面要优先发展经济社会转型亟须的重大技术,如绿色制造技术、通信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符合世界重大技术发展趋势,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抓好标准制定等工作,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重大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聚焦城市历史与文化 面向“一带一路”推进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广州拥有悠久的商贸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在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上,广州几乎从未停止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正是这种交流与互动奠定了广州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当下,面向“一带一路”推进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广州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重要途径。哲学文化研究所发布的《面向“一带一路”的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研究》认为,广州推进面向“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要以项目为支撑,强化合作平台建设,确立重点合作领域。


报告提出,要以开放态度推进“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传播与交流,挖掘开发广州传统文化遗产,推动文化“走出去”。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构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正视港澳文化发展的独特轨迹,以文化融合、文化认同弥合制度差异。弘扬大湾区开放包容与创新的人文价值理念,组建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联盟,筹建大湾区文化学术联合会,搭建大湾区公共文化智库平台,携手港澳,共同塑造“一带一路”人文精神。


历史研究所发布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探讨分析了广州从传统城市走向现代城市的重要转折期。在当代城市建设与管理进程中,历史的经验不仅对广州具有针对性,而且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城市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乃至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参考价值。


该报告提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近代城市市制、市政建设和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下,广州开始了近代化的城市历程。通过引进西方的市政制度并进行本土化实践,广州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制,开启中国市政改革的先河,对整个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聚焦城市治理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工作聚焦点。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其公共服务水平既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又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高水平治理的润滑剂,高品质生活的风向标。


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发布的《广州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研究》提出,广州应把握公共服务发展趋势,结合公共服务各领域发展现状,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皈依,从公共服务标准化制度建设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公众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等方面提升广州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广州的社会稳定管控体系和管控能力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治理工程。政治法律研究所发布的《新形势下广州社会稳定风险研究》分析认为,当前广州社会稳定主要风险领域是基本民生保障风险、治理体系承载能力风险、重大利益冲突风险、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


因此,报告提出,当前广州应当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加大突发事件演练,确保公共安全;搭建劳资协商平台,稳定就业环境;优化行政管理流程,舒缓执法对抗;严防意识形态风险,筑牢稳定底线。


数量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加快建立广州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当前广州房地产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供给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该报告提出了建立广州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步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切实加强需求侧综合管理,努力确保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行业发展质量,积极满足人民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链接

成果摘要


1.《加快构建广州迈向全球城市的产业体系:趋势研判与战略路径》

广州要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政策驱动新经济、新动能壮大,着力提升创新位势,加强基础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扶持培育总部经济、创新龙头及独角兽企业,推动一批战略枢纽型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金融政策,发挥高端投资的驱动作用,强化人才、土地、信息等要素保障。


2.《面向“一带一路”的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广州要把握民心相通这个重心,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以文化遗产文创文旅、文艺创作交流合作等为抓手,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3.《广州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研究》

广州应把握公共服务发展趋势,结合公共服务各领域发展现状,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皈依,从公共服务标准化制度建设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公众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等方面提升广州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

以经济目标与政府政绩为主导,缺乏公众参与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对于今天广州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提升广州综合城市功能的战略研究》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只有能够在全国范围甚至在国际范围内高端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活动中,具有一定的控制性力量、有一定的话语权,才能引领区域发展,才能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成为综合城市。


6.《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配置时空效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极化与溢出并存态势,东岸的经济活力和要素资源总量高于西岸,湾区内部经济活力和要素资源分化明显。但大湾区经济空间格局正在孕育发生新变化,未来应增强东岸地区对西岸地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对提升大湾区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意义重大。


7.《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中人口服务管理研究》

广州应马上着手推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可建立“广州市人口服务管理局”,优化生育政策的公共服务,吸引年轻育龄人口,调节广州人口结构。同时,出台社会融合政策,发挥社会性生产力的作用,解决当前人口“半城市化”问题,保障人口资源稳定。


8.《强化广州国际大都市商贸功能战略研究》

今后广州应坚持多样化、综合化的战略方向,努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消费、贸易、会展、客流、物流等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协同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的综合型国际商贸中心。


9.《加快建立广州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广州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坚持房地产需求侧管理,积极探索分类施策和分区施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努力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0.《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背景下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研究》

广州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投资和退出便利化,重点围绕“主体壮大、平台打造、项目培育、区域合作、人才集聚、风险防范”六个方面推动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11.《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广州要着力扩大制造业发展规模、提升企业生产效益以提升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实效,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全方位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12.《广州提升国际大都市品牌形象研究》

广州应继往开来,以业已成熟的城市形象为基础研究新时代广州国际大都市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城市品牌传播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内涵、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塑造。


13.《全球技术发展态势与广州的选择》

广州已经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高的发展水平,有能力布局重大技术,更多地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在众多领域进行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但中长期技术发展战略谋划的缺失,制约广州重大技术发展与突破,当前的技术优势难以满足广州未来引领型发展的需求。


14.《新形势下广州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当前,社会稳定风险的预警工作任务艰巨而且责任重大,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提升社会稳定风险管控水平,对建设“最安全稳定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撰文:周甫琦 穗社科宣

编辑统筹:甘韵矶


原文连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9-12/18/content_7838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