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发布《广州营商环境报告(2019)》
广州市社科院:以改革共识引领营商环境再优化
中国经济时报 08 | 特别报道 | By 张李源清 姜业庆 2019-12-18
如何建设市场化、 国际化、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广州市一直在行动。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表示: “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广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的必然要求, 要集聚配置全球优质资源, 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支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019年以来走进全市11个行政辖区内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调研访谈, 发现广州营商环境正持续优化。近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代表营商环境课题组发布了 《广州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2019)》。报告显示, 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超过40%, 增速高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 也高于同时期的北京 (33.6%)、 上海 (38.4%)、 深圳 (12.3%)。
先行先试推动 “出新出彩”党的十九大以来, 广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关键环节, 不断创新政府服务, 对照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打造全国最优、 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让 “不可能成为可能” , 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鲜活 “广州样本” 。
报告指出, 2019年广州市委、 市政府继续将 “建设市场化、 国际化、 法治化营商环境” 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继3月19日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不久, 广州又出台 《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标志着广州启动营商环境2.0 改革。
柳立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作为营商环境2.0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环节, 共提出43条任务举措, 可概括为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 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 推进10大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12月底前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 实现 “一窗办理、 一网通办”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发布《广州营商环境报告(2019)》
其中, 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是指: 推动广州高新区 (黄埔区) 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率先对接港澳投资贸易规则,率先建立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 聚集创新要素,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南沙自贸片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试验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 推进与港澳商事制度、 行业监管、 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标准规范和做事规则有效衔接, 为促进内地对接港澳及国际营商规则探索可复制推广经验。
而推进10大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包括:以优化企业办事流程、 提升用户体验为导向, 围绕广州市营商环境各领域中的短板弱项, 打好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 不动产登记、 缴纳税费、 跨境贸易、 获 得电力、 获得用水、 获得用气、 获得信贷、 知识产权保护10大 “攻坚战” , 以市场主体满不满意、 认不认可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准则。特别是针对企业和群众最关切、 意见诉求最为集中的水电气接入, 2.0改革将通过 “串联改并联” 等方式, 力争实现从企业申请到获得水电气全流程环节最少、 时间最短、 成本最低、 服务最优。
此外, 广州市金融局推动 “退税贷” 和 “互联网+税银服务” , 税务局推出100项 “一次不用跑” 办税事项清单, 供电局推出供电服务 “减四提二” , 自来水公司推动用水审批进驻市政公用综合窗口, “广州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 实现试运行, 广州海关出台25项措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市场监管局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与 “四品一械” 证照联办,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自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 《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 以来, 推动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不断增加。
“放管服” 改革从减少形式流程转向真正
简政放权
现代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 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各个城市已开始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的GDP竞赛, 转入到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赛道。企业新需求从 “办事不求人” 转向 “收益成本比高” , 而政府新目标是将“放管服” 改革从减少形式流程转向真正简政放权。
广州市社科院营商环境课题组从企业成本收益角度对营商环境进行重新解析, 认为影响地区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务服务环境、 金融市场环境、法治保障环境、 社会成本水平、 人力资源环境、 技术创新环境、 市场需求环境和国际连通水平八个方面。
报告认为, 广州进行各个层级尝试和探索, 在政务服务环境、 法治保障环境、 企业社会成本、 人力资源、 创新环境、 市场需求环境、 国际连通水平等指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在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在法治保障环境建设方面, 广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 (2018)》 和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2019)》, 在 “司法透明度” 指标上, 广州中院得分居于全国第一, 在审务公开、 审判公开、执行公开、 数据公开和司法改革公开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报告认为, 广州法治保障环境整体尚可, 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程度、 监督与问责、 司法透明度和警务透明度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但知识产权保护还需要继续强化。广州人力资源成本和租金成本有优势, 拥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 但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报告建议, 广州要坚持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方向, 在全球坐标中清晰认识广州改善营商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持续扩大开放, 与国际规则对接, 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 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用更优化的服务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正当其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 回顾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历史经验是: 在市场取向改革大思路指引下,坚持 “放开搞活” 。营商环境改革既是对这一历史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也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 更是 “刀刃向内” 的政府自身革命。要削手中的权、 去部门的利, 放权于市场和社会, 让利于群众和企业。
报告提出, 要以深度改革共识全面引领营商环境再优化, 以 “数字政府” 建设加快推进政府管理流程再造, 以高标准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政务效率, 以完善法治化建设增强企业安全感与信心, 以高质量要素供给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
柳立子表示, 现在改革已进入攻坚期, 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将更多涉及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的调整、 权责关系的重塑、 管理模式的再造、 工作方式的转型, 各级政府要敢于自我革命, 实施大跨越、 大创新、 大变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