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智库动态 机构简介 智库成果 专家观点 智库团队 数据资料库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智库成果
智库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成果
广州迈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国际比较、定位与实施路径
2018/07/06 09:34:00 人浏览

2017年度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立项重大课题成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总负责人

尹  涛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 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执行负责人

张  强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成员

柳立子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陈旭佳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覃  剑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揭  昊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高级经济师

陈  刚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刘福星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闫志攀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刘  佳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邹小华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肖路遥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王芹娟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姬煜彤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陈翠兰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摘  要

随着全球市场要素加速流动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重构,掌握国际资源配置话语权的全球城市加速崛起,依靠强大的枢纽节点和网络连通功能,控制着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资源的集聚和流向。其中,处于金字塔尖的全球城市已日益体现为其拥有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使其全球城市地位得以巩固并凸显。显而易见,加快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已成为世界先进城市的重大使命与战略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应在我国引领新型全球化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中走在前列。为此,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战略目标,这是广州在城市战略谋划上的一次重要升华,开启了广州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


本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野,遵循“比较-定位-路径”的研究思路,首先对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内涵、要素构成及其运作机理进行了深度解析,接着依照“总分结合”的研究范式,构建了关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概念模型与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这一评价体系,对广州全球资源配置的总体能力和分项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深入分析了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条件优势、差距与短板制约;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目标定位、专业特色、主攻方向及实施路径,最后,结合未来30年面临的内外环境与趋势,进一步提出了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若干战略措施。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对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概念、功能与标准的诠释。报告指出,所谓全球资源配置中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对资源用途、布局和流向进行高效整合、创新、决策、控制、分配和激活的中心城市,是世界大城市能量积累和主导功能不断演化升级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功能体现,其实质是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与治理。一般而言,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建基于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流量扩展,且离不开强有力的区域支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一般具备经济实力雄厚、枢纽设施完善、流量经济发达、金融功能突出、创新能力突出、总部经济强大、国际交往频繁、营商环境优越等八大基本条件或标准。此外,报告还对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功能构成、分类及运作机理进行了简要剖析。


第二章是对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意义与可行性分析。广州谋划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符合当今新型全球化趋势,既是支撑落实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推动城市功能与产业能级的全面跃升,提升广州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当前,广州谋划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除具备良好的外部机遇如中国开始主导全球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启航外,主要基于其内在条件与势能支撑:从城市能级看,广州正从国家中心城市迈向全球重要节点城市;从开放水平看,广州已从单向单维度开放走向双向多维度开放;从城市形态看,广州已从单核、单中心空间结构迈向巨型城市区域;从增长动力来看,广州经济正从一般要素驱动转向高端要素驱动。


第三章则对广州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在这一章,报告在完成相关概念模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后,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主观赋权法对七个世界一线城市和五个国内一线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行了评估,以把握广州在全球资源配置体系中的地位、优势与短板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第一,广州在全球资源配置体系与能级中大致位于第三梯队,与迪拜、深圳同属于一个层级,目前还称不上“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第二,广州在配置平台、营商环境两大要素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小,而在配置主体、配置网络、资源流量、创新能力四大要素上差距较大,这是广州迈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主要短板制约;第三,广州在航运、文化、人才三类资源上的全球配置力相对较强,而在贸易、创新、信息、国际交往四类资源上的全球配置力相对较弱,而在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居所有对标城市的最末位。进一步分析表明,广州需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与改善:1.枢纽设施一应俱全,而网络建设与拓展相对滞后;2.金融中心功能成为最大短板;3.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仍需重点突破;4.创新能力亟待提升;5.总部经济实力明显偏弱;6.城市软实力相对不足;7.区域竞争格局相对不利;8. 国际通行制度规则仍有欠缺。


第四章是研究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目标定位与路径。根据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地位、国家战略导向以及自身功能特征,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目标定位应该是“面向丝路、辐射全球的特色复合型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其中,近期目标是“巩固国家资源配置中心地位”,中期目标是“强化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地位”,远期目标是“迈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之列”。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广州自身优势与短板,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从逻辑上可依次按照夯实枢纽设施—完善全球网络—壮大流量经济—做强金融中心—提升掌控能力等五大战略步骤加以推进。未来,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应实施“软硬结合、虚实联动、内联外通、双轨并进、创新驱动、扬长补短”的推动策略。


第五章是广州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资源配置中心的对策建议。未来,广州要围绕实现资源“容纳多、流动快、靶向准、增值高、控制强、成本低”的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动城市的枢纽、网络、产业、企业、功能、平台、环境建设,强化城市功能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支撑作用。主要对策建议包括:1.完善城市枢纽空间,拓展资源吸纳容量;2.健全内连外通网络,架接资源流动通道;3.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增强国际资源链接度;4.聚焦高端高质高新产业,靶向集聚激活资源;5.强化国际金融功能,拓展资源管理调配能力;6.提高全球创新与服务位势,推动资源价值跃升;7.培育枢纽组织与企业,增强资源配置主体;8.提升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增强全球资源吸引力;9.完善国际一流环境,降低资源配置成本。


目  录 

摘  要

一、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概念、功能与标准

(一)何谓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二)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具备的基本条件与特征

(三)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功能构成

(四)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主要分类

(五)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运作机理

二、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战略意义

(二)可行性:广州已具备“时”与“势”

三、广州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一)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概念模型与评价体系

(二)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评价方法与测算过程

(三)广州全球资源配置总体能力的国际比较

(四)广州分项资源全球配置能力的国际比较

(五)广州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总体评价与深度分析

四、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目标定位与路径

(一)总体定位

(二)建设目标

(三)战略路径

(四)推动策略

五、广州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资源配置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城市枢纽空间,拓展资源吸纳容量

(二)健全内连外通网络,架接资源流动通道

(三)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增强国际资源链接度

(四)聚焦高端高质高新产业,靶向集聚激活资源

(五)强化国际金融功能,拓展资源管理调配能力

(六)提高全球创新与服务位势,推动资源价值跃升

(七)培育枢纽组织与企业,增强资源配置主体

(八)提升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增强全球资源吸引力

(九)完善国际一流环境,降低资源配置成本

参考文献

附件1:世界主要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发展案例及成功经验

附件2: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附件3:专家打分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