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在京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 ——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报告以“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为主题,回顾了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波澜壮阔的宏大历程,解读了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成功密码,论证了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标志性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了中国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展望中国城市的美好未来。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丁士发表致辞,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发表特别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杭州市原市长仇保兴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魏长宝主持致辞和主旨演讲。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主任徐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部部长侯永志、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裕民、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跃国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课题组成员代表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凤凰财经研究院院长刘杉主持主题演讲和报告发布。
广州市社科院作为唯一一家“40年40城”案例城市代表受邀与会,张跃国书记受邀发表主题演讲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作为唯一一家“40年40城”案例城市代表受邀与会。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在发布会上作了题为《千年商都的现代蝶变》的主题演讲,阐述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城市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广州取得的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战略。
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受邀发表主题演讲
广州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张跃国书记认为,在国家城市版图当中,广州是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广州——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发祥地,到清代一口通商十三行,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广交会——广州的商贸优势、市场基因,以及因为商业文化培育、铸造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改革开放以来40年,伴随着国家发展进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有“两个重要窗口”的定位: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从“两个重要窗口”的功能角度来看,广州在功能定位、空间结构、资源配置的水平和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两个重要窗口”的功能。张跃国书记指出,广州的实践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伟大意义。
张跃国书记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广州近年来在各大全球城市榜单中的成绩:GaWC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广州近年来始终保持上升势头,并在2016年跻身全球一线城市的行列;Z/Yen集团推出的全球金融指数中,广州连续三期进入这一重磅级榜单……
近年来,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大国际战略枢纽。不久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这一航站楼是对标全球最先进航站楼,是广州建设三大国际枢纽战略的体现。张跃国相信,经过两三年集中力量加油干,广州的枢纽优势将更加显著。
今年初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提出,广州未来打造引领型全球城市,强化六大战略功能: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交往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市社科院接下来将集中力量,重点研究广州如何城市引领型全球城市。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解决城市一切问题的基础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模拟实验室主任倪鹏飞代表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回顾改革开放40年,倪鹏飞认为,中国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告别了城乡一体的农业社会,正在走向城乡一体的城市社会。中国在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以及城市微观经济和社会治理等五大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模拟实验室主任倪鹏飞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城市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原因有三:一是自立性追求,二是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的竞争,三是全球分工、伟大的农民工和非农集聚,倪鹏飞直言。
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意义,倪鹏飞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华文明划时代的里程碑——是中国百年的转折,将促进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千年的转折,标志着中国从落后、愚昧、封建的农业社会迈入多元、繁荣、开放的文明社会或城市社会。
从学术理论意义上看,倪鹏飞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刷新了对市场经济的认知,也对于中国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一条最重要、最成功的经验:经济发展是解决城市一切问题的基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发布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今年已经是第16次。《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17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2017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
2017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武汉。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所有发展的基石。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总体分布格局与2016年基本一致,中部仍然只有武汉进入十强城市榜单,除此之外,其它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处于领先地位,而从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来看,台北则名列前茅。
2017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
2017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澳门、成都。可持续发展决定城市的真正未来。与2016年相比,前7位城市排名未出现明显变化,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南京的可持续竞争力仍保持在全国前列,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中部城市武汉列第8位,西部城市成都首次进入十强榜单,从2016年的第13位跃居至2017年的第10位,成为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代表。总体来看,大多数城市对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热情高涨,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越发激烈,中西部部分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2017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
2017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无锡、杭州、广州、南通、南京、澳门、镇江、宁波和深圳。宜居城市是城市人才争夺的首要砝码。总体来看,中国城市间的宜居竞争力水平差异正在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空间分化的态势进一步加剧,这一判断也是对本报告去年所作结论的验证,进一步说明提高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整体水平,弥合城市间宜居竞争力差距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个新发现
本年度总体报告通过城市来观察中国的经济集聚、人才争夺和产业迁移,有三项新发现:一是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二是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大战日趋激烈;三是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发生产业空间重构,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
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
主题报告研究认为,中国城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已经从1978年的星星之火发展到2018年的燎原之势。在这40年中,城镇数量快速增长与规模急剧扩张并存,城市人口惊人聚集与城市社会加速形成相依,城市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与产业结构持续升级齐驱,城市空间快速蔓延与时空距离不断压缩同在,城市微观经济和社会治理日趋迈向现代化。
主题报告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崛起的因素与机制源自“一二三”,即释放一个动力,通过两个竞争,利用三个杠杆。一个动力即行为主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城市星火燎原的火种;两个竞争即市场竞争和政府竞争——吹起中国城市星火燎原的春风;三个杠杆即全球分工、伟大的农民工、非农集聚——中国城市星火燎原的燃料。
主题报告研究认为,中国城市的星火燎原和整体崛起,无论对中国、对世界还是对人类文明,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它直接推动民族繁荣富强梦想的实现,带领城乡跨入文明现代社会的大门,打破传统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加快人类文明的进程,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显现城市文明的伟大力量,支撑国家的持续成功,同时也刷新了经济发展的理论,奠定了城市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报告从整体上衡量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格局,以及有关方面距离理想状态的差距。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